-
1 # 楊俊德3
-
2 # 國粹繁榮絢麗日
京劇《四郎探母》講訴楊家將故事:楊四郎延輝在宋、遼金沙灘一戰中,被遼擄去,改名“木易”,被蕭太后招為駙馬,與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後,四郎聞聽六郎掛帥領兵前來,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但是兩國戰情緊張,無計過關見母,愁悶非常。公主問明隱情,幫他盜取令箭。四郎趁黑夜混過關去,正遇六郎之子楊宗保巡營查夜,把四郎當做番邦奸細捉回。六郎見是四哥回來,親自鬆綁,去見過母親及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頭痛哭。只是匆匆相見一面,又別母而去。
全(本)劇分《坐宮》、《盜令》、《惜別》、《過關》、《巡營》、《闖營》、《會兄》、《探母》、《回令》等九場戲。該劇全本演出長達兩個半小時。此戲有時只演開始《坐宮》一拆,全戲演出常帶《回令》,內容是四郎反回遼邦,被蕭太后發現,欲處斬,經公主哀求乃被赦免。至此全劇以皆大歡喜劇終。
《四郎探母》好在哪裡呢?此劇是婦孺皆知且膾炙人口的京劇傳統唱功戲,亦是每個京劇(院)團必演之保留劇目。該劇以其情節結構的曲折起伏意趣和行當唱腔的豐富變化,為廣大觀眾、戲迷們所青睞與獨鍾,因而具有旺盛而堅強的生命力。且此劇一百多年來久演不衰,觀眾久看不厭。
此劇也是生、旦角表演的“對臺戲”,“楊四郎”在戲中均有大段西皮快三眼、導板、原板、二六、流水、散板、搖板等,共約有唱詞三百多句,“他”應自始至終情緒飽滿字字句句滿宮滿調,不拖不沓。可謂高、寬、亮、厚剛柔相濟,韻足味醇,清新勁健。“站立宮門叫小番”一句嘎調,更應頗有聲振屋瓦,響徹雲霄之感。
“鐵鏡公主”在戲中,應扮相瀟灑俏麗,而且寓活潑、詼諧於莊重文雅之中,符合角色身份與性格。在《坐宮》折中她有大段西皮導板轉慢三眼,俗稱為“四猜”的唱段,不僅要字正腔圓,雋永諧合,而且高低變化迂迴輾轉起伏跌宕錯落有致。在《惜別》、《盜令》、《回令》幾場戲中有多處快速流水,與西皮搖板散板,有時似山溪潺潺有時又如珠落玉盤,節奏鮮明,悅耳動聽。“她”京白純正,對話中應加雜著插科打諢,常可打破劇中沉悶氣氛,更應附合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規律。
另外,在此劇中扮演瀟太后、佘太君、六郎、宗保及二國舅等各位配角演員也均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注重個人“角色”的技藝發揮與整體效果相關照,彰顯陣容默契配合。正是一臺無二戲的京劇表演藝術風格,方能得到廣大觀眾戲迷的肯定與掌聲。
回覆列表
四郎探母這齣戲好在坐宮一折裡,他的生旦對唱,體現演員的功底,字頭與字尾咬得很緊,尤其是嘎調,嗓子不好不會運用的是很難突顯功底的,多少年來一直久演而不衰,可見坐宮這折戲是它的高潮,也是人們最喜歡看的,可與二進宮有一曲同功之處,人們喜歡那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