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保羅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所說的冷戰格局就是兩級超級大國的對峙。經過二戰叢林法則的篩選,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等傳統強國已經衰落。而老牌的俄國和新興的美國開始崛起。世界格局由最初多個強國控制,開始轉變為兩個強國控制,而兩個新興大國的對峙就被稱為冷戰。
現在公認冷戰開始是1946年丘吉爾釋出了一帖反共產主義、反蘇聯的鐵幕演說開始,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結束,共持續了45年。這是15年裡美蘇兩個大國明面上和背地裡都進行了不同形式的較量。但是兩個大國都擁有毀滅地球的實力,所以當時人們擔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並沒有輕易的爆發起來。
而在冷戰當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整體冷戰區域性熱戰。整體冷戰是指美國和蘇聯除了軍事以外,在經濟、政治、文化、外交上的較量,而區域性熱戰就很明顯了,而冷戰之後的第一場區域性熱戰就和中國息息相關,那就是北韓戰爭。而之後的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都充斥著美蘇兩個大國在軍事和外交上的較量。所以蘇聯解體後世界格局開始轉化為美國一超多強,由於沒有了大國的簽字,這一段時間美國開始為所欲為直到今天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因戰爭破壞而陷入塗炭,美國因遠離戰場而保全實力,蘇聯因戰爭洗禮而潛力爆發。隨著又一代青年人被戰火吞噬,歐洲各國的基本國力幾乎也在這場戰爭中消耗殆盡,從而導致了歐洲的整體衰落。從國家層面上看,歐洲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受到極大削弱,喪失昔日主宰國際事務的能力和地位。
二戰末期,美蘇成為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兩隻主要力量。美國也逐漸登上世界霸主的寶座,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同時在雅爾塔體系中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被勾畫清晰。
雅爾塔體系的建立是戰後兩極格局形成的基礎,而兩極格局是雅爾塔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從屬於雅爾塔體系。
美蘇對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戰,冷戰又加劇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1975年之後,蘇聯由於體制原因開始步入了經濟停滯期,加之阿富汗戰爭給蘇聯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赤字,戈爾巴喬夫採用的應對方式就是停止軍備競賽,改變強硬的外交方式,以削減軍費為代價來節省政府財政支出,對內實行經濟改革,以圖實現精簡政府機構,引入自由經濟拉動經濟發展的目的。但是這樣一來,對東歐各國的放鬆導致了東歐劇變。對體制改革的不當導致了中央政府失去了權利,最終導致了蘇聯無1991年底解體,而對引入自由經濟的控制不當導致了日後的盧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