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傾容明月心

    項羽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有勇無謀。項羽的人物性格和三國時候的呂布頗為相似,項羽的武力毋庸置疑,當初起義在項梁的指示下,殺死自己的領導,然後連殺一百餘人,嚇的整個相府沒有一個敢站起來的,即使到了最後,在烏江自刎之前,項羽仍能以一敵千,斬殺數百人,這樣的勇力實在令人震服。但是,逐鹿中原並不是完全靠戰爭和武力,項羽沒有政治家的素質,有勇無謀。鴻門宴上,遲遲不肯殺劉邦,最後在楚漢戰爭中兵敗身亡。秦軍投降後,立馬坑殺20萬秦軍,整個中原地區都怨聲載道。抗秦戰爭勝利後,立馬要求回家,不知道佔領中原的地盤,最終讓劉備搶走,而且還恢復了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制度,最終四方都紛紛叛亂,搞得項羽疲於奔命。

    2、優柔寡斷。項羽在戰鬥勝利之後,提升官位時,能磨磨唧唧好幾個月,非要把這個方的官印磨成圓的。在低等軍官受了傷之後,他也總是去看望慰問,甚至會留下眼淚,體恤官兵有限度,不要過分貼近地層官兵,作為主將,更多應該關心的是戰略的制定,還要安排大軍的行進路線,吃喝拉撒。

    3、也是最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剛愎自用。范增,被項羽稱為亞父,在他的指引下,項羽一步一步接近稱王稱帝的榮耀,但是這個項羽卻著實氣人,誰的也不聽,就是覺得自己最厲害。他心裡可能想的是,如果凡事聽他的自己肯定可以成為皇帝,看不見自己身上固有的缺點。范增和他說好要鴻門宴上殺劉邦,他滿口答應,結果自己一改主意,就十頭牛都拉不回來,范增拿起玉珏提醒他半天,他完全就裝作看不見。最後還很大方地放劉邦回家,氣的范增要死要活,後來的楚漢之爭,劉邦輕輕鬆鬆用這一點,離間項羽和范增,最後氣的范增告老還鄉,項羽的命運這時候就已經定格了。

  • 2 # 史海逐浪大徐

    作為喜歡項羽的我來說,看到這個問題很開心。先說一下幾個觀點,再說我的看法。

    西漢大臣的觀點:項羽猜忌有功之人,有功之得不到人封賞。

    劉邦觀點:項羽不會用人,謀士范增都能被逼走了。

    後世史學家:

    1、項羽的軍隊的掌控能力不能完全把握著;2、項羽是個頑固的習武之人,缺乏謀略和視野,不具備政治家;

    3、項羽只會武力得不到民心;

    4、項羽不聽諫言。”

    我的看法:

    項羽太年輕,和劉邦不是同一個對等的心理層次。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劉邦比項羽大24歲,活了61歲,項羽30歲就已經死了。項羽和劉邦PK的是在項羽24歲至30歲之間,而劉邦那時已經在48歲至54歲之間。

    人的成長必須是要經歷時間的洗禮的,假設劉邦20多歲,也鬥不過40多歲的項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每次扁桃體炎引起發燒吃藥不管用必須打吊針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