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和道安

    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第一句是“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用現代話來講是說,古時候深諳為士之道的人,洞察微妙之機變,通曉玄妙之天道,深藏若虛,難以辨識。

    武士之道 刀劍不離

    士,會意字,從一從十,善於做事情,從一開始,到十結束,本是古代男子的美稱。上古時期為掌刑獄之官,商、西周、春秋時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根據西周的五等爵制度,貴族的等級是“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後者依附於前者,即士依附於卿大夫、卿大夫依附於諸侯、諸侯依附於周天子。因此,士是先秦時貴族的最低等級,位次於卿大夫,但高於庶民。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說文》:“士,事也。”《白虎通•爵》:“通古今,辨然否,謂之士。”《漢書•食貨志》:“學以居位曰士。”《後漢書•仲長統傳》:“以才智用者謂之士。”善為士者:高明計程車,深諳為士之道的人,即上士。傅奕本和帛書本均為“善為道者”。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其中上士是高明計程車,中士是普通計程車,下士是低劣計程車,這裡“善為士者”,顯然指高明計程車,得到計程車,即上士。

    撫琴聽濤 真雅士也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意思是深諳為士之道的人,不會輕易動用武力,逞匹夫之勇。為什麼“善為士者不武”呢?因為真正高明計程車,知道動武是一介莽夫所謂,是下下策,是最後的選項,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項羽和劉邦對峙,項羽想單挑,劉邦自然不會應戰,便說“吾寧用智,不能為力”,兩國對陣,豈能效仿一介武夫,逞匹夫之勇呢?而逞匹夫之勇的,結局都會很慘。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算不得“上士”,因為他酷愛決鬥。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一生之中經歷的決鬥大約有30次。第一次決鬥,只有17歲,是在舞會上為了一位少女,對他的叔叔巴維爾•漢尼拔髮起挑戰。最後的決鬥發生在聖彼得堡不遠的小黑河。1837年1月27日,星期三,普希金與法國軍官丹特斯決鬥,被丹特斯射中,擊穿了肋骨,失血過多,於1月29日下午去世。一言不合就決鬥的普希金,熱血衝動,魯莽好鬥,終因決鬥而喪命,年僅38歲。天才詩人的去世,令人扼腕嘆息!兩敗俱傷,徒喪性命,這絕不是上士所為。

    輕言決鬥 斷非上士

  • 2 # 原來秦春月

    他指古有之先為善,人要用通道知理。指士,勇土元帥是耶和華元帥,也是指士耶穌基督為聖者元帥為主要原因。當初為什麼不講明白?因為相信耶穌,有人嫉妒,許多人被受了殺頭,自己性命都是難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的薩摩耶不聽話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