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與《撒母耳記》緊相接連,繼續敘述達味之後以色列人王國的歷史。本書原為一部,猶如《撒母耳記》一樣;分為上下兩卷,只是為了方便而已。
本書的記述,是起自所羅門王登極(公元前九七○年),直到猶大國滅亡(公元前五八七年),前後凡四百餘年。最後記述猶大流亡在外的君王耶苛尼雅,在巴比倫被釋放的事(公元前五六一年),作為附錄,總結全書。
全書可分為三編:
前編記述以色列人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君王所羅門的歷史:詳述他怎樣以極大的智慧,使以色列眾支派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但可惜晚年沉緬於女色,娶了許多外教女子為妻妾,竟然為了她們,敬拜了她們帶來的邪神,因而受到神的嚴罰,使大好江山分裂為南北二國(王上1-11)。
中編記述以色列分裂後的歷史:先是政治的分裂,但不久以後,也引起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的宗教分裂,因此種下了北國滅亡的禍因 亡於公元前七二一年(王上12 、王下17)。
後編記載猶大國最後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由猶大王希則克雅起,直到猶大滅亡,君臣與大部分人民被擄往巴比倫為止 公元前五八七年(王下18-25)。
作者編輯本書,並非以純客觀的歷史觀點記事,而是以神學觀點來評斷人事,用意是要說明國家的盛衰興亡,全繫於是否遵守上帝的法律,尤其《申命紀》上所定的法律。《申命紀》嚴厲禁止敬拜邪神偶像,並命令只應在神所指定的地方獻祭,敬拜上帝。但北國的君王由分裂開始,即違背了上述的誡命,因而導致了北國的滅亡(王下17)。南國的滅亡也是,為了同樣的原故。
作者除重視《申命紀》上的法律外,特別著重先知的使命,因為他們是上帝打發來勸戒君王和人民的特使。由上述一切推斷,可說本書作者,是本著先知對宗教的觀點來記載歷史。
作者在編輯本書時,曾引用了一些古時的文獻:如《所羅門實錄》,《以色列列王實錄》和《猶大列王實錄》。至於成書的時期,當在充軍時期,猶太人被釋放之前(王下25:27-30)。
本書內所含的教訓,為世世代代的信徒,有它不可磨滅的寶貴价值。它常在提醒人:永遠存在的上帝,對世事並非袖手旁觀;相反的,是他掌管一切,支配一切,依照他那永恆的法度,在人類的歷史上,不停地施行公義的裁判。
《列王紀》與《撒母耳記》緊相接連,繼續敘述達味之後以色列人王國的歷史。本書原為一部,猶如《撒母耳記》一樣;分為上下兩卷,只是為了方便而已。
本書的記述,是起自所羅門王登極(公元前九七○年),直到猶大國滅亡(公元前五八七年),前後凡四百餘年。最後記述猶大流亡在外的君王耶苛尼雅,在巴比倫被釋放的事(公元前五六一年),作為附錄,總結全書。
全書可分為三編:
前編記述以色列人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君王所羅門的歷史:詳述他怎樣以極大的智慧,使以色列眾支派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但可惜晚年沉緬於女色,娶了許多外教女子為妻妾,竟然為了她們,敬拜了她們帶來的邪神,因而受到神的嚴罰,使大好江山分裂為南北二國(王上1-11)。
中編記述以色列分裂後的歷史:先是政治的分裂,但不久以後,也引起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的宗教分裂,因此種下了北國滅亡的禍因 亡於公元前七二一年(王上12 、王下17)。
後編記載猶大國最後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由猶大王希則克雅起,直到猶大滅亡,君臣與大部分人民被擄往巴比倫為止 公元前五八七年(王下18-25)。
作者編輯本書,並非以純客觀的歷史觀點記事,而是以神學觀點來評斷人事,用意是要說明國家的盛衰興亡,全繫於是否遵守上帝的法律,尤其《申命紀》上所定的法律。《申命紀》嚴厲禁止敬拜邪神偶像,並命令只應在神所指定的地方獻祭,敬拜上帝。但北國的君王由分裂開始,即違背了上述的誡命,因而導致了北國的滅亡(王下17)。南國的滅亡也是,為了同樣的原故。
作者除重視《申命紀》上的法律外,特別著重先知的使命,因為他們是上帝打發來勸戒君王和人民的特使。由上述一切推斷,可說本書作者,是本著先知對宗教的觀點來記載歷史。
作者在編輯本書時,曾引用了一些古時的文獻:如《所羅門實錄》,《以色列列王實錄》和《猶大列王實錄》。至於成書的時期,當在充軍時期,猶太人被釋放之前(王下25:27-30)。
本書內所含的教訓,為世世代代的信徒,有它不可磨滅的寶貴价值。它常在提醒人:永遠存在的上帝,對世事並非袖手旁觀;相反的,是他掌管一切,支配一切,依照他那永恆的法度,在人類的歷史上,不停地施行公義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