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蘑菇雅說

    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車,在古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有戰車,馬車等等的種類,也相信有很多人都見過古代的車,但我們所說的見過,是真的見過嗎?下面,我們將走進古代的車。

    車的最早

    中國古籍通常認為車的發明者是奚仲。奚仲為東夷薛華人,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人,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始祖。 據《滕縣誌》記載:“當夏禹之時封為薛,為禹掌車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以木為車蓋仍纘車正舊職,故後人亦稱奚仲造車。”奚仲因造車有功,被夏禹封為“車服大夫”(亦稱“車正”)。

    車輪

    車輪全部木製,只有“牙飾”是金屬製品。 車軎、車轄以金屬居多。有些車的車轂也用金屬。 輪輻通常為26~30根,不同國家和時代情況不同。

    轉向裝置

    當然轉向裝置是中國馬車比西方馬車落後的地方。但是我們也有領先的地方,那就是系駕法上。古代西亞、北非的二輪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用韁繩固定住馬的脖子,拉車時馬的頸部受力從而壓迫氣管,很容易窒息。而我們中國的馬車,奔跑時馬的受力點在肩胛骨處,並不影響呼吸。在系駕法上的這一差距,西方要到公元3世紀以後才逐漸彌補上來。而這時中國的系駕法已經開始向鞍套式過度了。向鞍套式過度,是因為之前的系駕法造成馬車的整體重心過高,急轉彎時容易翻車。所以從公元2世紀起,華人開始逐漸的把馬車的車轅的角度逐漸降低,這個過程花了大概一千年左右。大約到了南宋末到元帶時期,鞍套式系駕法成型,繩子穿過位於馬背上的馬鞍,系在馬的肩部,徹底解決了行車的穩定性問題。

    承載部分

    車輿就是車廂。車蓋,參見秦始皇陵銅車馬就是一把像傘一樣的東西撐起在上面。 下面主要說說減震,叫伏兔。 伏兔在車輿之下、車軸之上,因為就像趴著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上面平,下面內凹,正好卡在車軸上。 你問為什麼要有伏兔? 因為,車軸之上要放車輈,車輈上才是車輿,這樣車輿只有一個支點它會倒啊!有了伏兔,車輿就有了三個支點,變得更穩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幸福的樣子我感覺好真實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