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其實說起來的話,日本確實是沒有科舉制度的,這個沒有科舉制度的時間,可以算在日本武士徹底篡奪了日本全國的大權之後。這時候的日本統治者就是幕府將軍,而幕府將軍可以將他手下的武士派往各地,成為當時日本各地的實際控制者。

    如果從日本武士控制日本土地的歷史來說,當日本武士開始控制日本以後。筆者在此,以北條幕府為例,以天皇為首的公卿政府的力量被逐步削弱。此時的日本一些地方統治基礎官員不是天皇指派的官員。而是北條幕府所派遣的各種各樣的高階和低層武士。日本國內的各個“國”,現在可以看作為如今的中國省。當北條幕府確定了自己統治之後,在管理各個國的過程中,設定了守護這一官職,在守護以下,日本的那些“國內”還包括有地頭這種官員。毫無疑問的是,不管是守護還是地頭,他們的人選自然也是北條幕府所信賴的武士。

    筆者更願意將守護稱之為節度使,因此,在下文就將守護翻譯成中國的節度使。

    自此,日本的統治基礎,其實就是以武士所確立的的體制,逐步蓋過了以天皇宮為首的政府,就算天皇希望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在地方上,幕府所任命的守護已經取代了天皇制度的官員,就算真的有科舉狀元出現,這些新科狀元新科官員自然不能在武士所在的地盤內行使天皇所給的權利。

    北條幕府以後,建立的是足利幕府,足利幕府在北條幕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削弱天皇政府的實權。足利幕府在將軍以下,設定有“三管領,四職家”。前者相當於幕府將原來天皇所有的政府地方,民事裁決權的等全部攬入手中,後者的“四家”,其實就是當時日本地方的四大節度使。在政府的日常運營上,由各個節度使派出合適人擔任官職。

    在幕府的攬權情況下,就算天皇實行了科舉制度選拔了一批以貴族為首的官員。在地方勢力上,守護(節度使)和地頭拒絕天皇勢力進入。在京都的行政上,又被足利幕府所設定的官職取代,地方的節度使們自然不會心向著天皇。京城的選官任官,完全就是以武士為核心的選拔基礎。地方的節度使在獨立王國內,也是可以按照節度使的意願來提拔什麼人變成武士。

    而這種現象,日本結束時間其實很晚,起碼在甲午戰爭前,即使是明治政府內,還保留有這種陰影。

    後面加上一句。

    存疑,有說法,鎌倉幕府也許不是後人說的北條幕府,而是以北條得宗(可以看作是中國的嫡長子)勢力確定的統治基礎。筆者更願意稱為北條幕府。從關係上來說,雖然可以看鎌倉幕府是妥協機構的說法,但此中,由北條控制的大權在握或者看的遠一些。後來的足利幕府,也是學習了北條的統治手段,聯絡自己可用的大名為自己服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不開心怎麼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