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操作前準備
1、操作者準備:著裝整潔,態度嚴肅,反應敏捷。
2、物品準備:模擬人,簡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紗布,彎盤,手電筒,筆,護理記錄單,手錶。
3環境準備:脫離危險環境或隔簾。
二、操作方法與程式(C—A---B)
1、觀察周圍環境,確定安全,口述“環境安全,可以操作”。(開始計時)
2、判斷患者意識:輕拍患者雙肩,同時俯身分別對左、右耳高聲呼叫“喂,你怎麼啦?”,判斷有無意識,如無意識,口述“意識喪失”,高聲呼救,尋求他人幫助,記錄時間。
3、判斷大動脈搏動:觸控頸動脈(右手食、中二指併攏,由喉結向內側滑移2-3㎝檢查頸動脈搏動),判斷時間小於10秒,口述“大動脈搏動消失”。
4、擺放患者體位:仰臥在堅實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開衣領、腰帶。
6、胸外心臟按壓(C):
①術者體位:雙手按壓,位於患者右側,根據個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選用踏腳凳或跪式體位。
②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處,成人為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叉中點或食指、中指沿肋緣向上觸控至劍突上兩橫指處。
④按壓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壓與放鬆時間比例為1:1,放鬆時掌根部不能離開按壓部位。
7、開放氣道(A):
①雙手輕轉頭部,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檢查口腔,紗布纏繞手指,去除異物或義齒(疑有頸椎骨折除外)。
②開放氣道:採用仰頭抬頦法—左手掌外緣置於患者前額,向後下方施力,使其頭部後仰,同時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頜骨下方,旁開中點2㎝,將頦部向前抬起,使頭部充分後仰,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身體水平面呈90°(疑有頸椎骨折採用託頜法)。
8、人工呼吸(2次)(B):
口對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氣,用操作者口唇嚴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穩地吹氣,注意不要漏氣,在保持氣道通暢的操作下,將氣體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氣後,口唇離開,並鬆開捏緊鼻孔的手指,使氣體撥出。並側轉頭吸入新鮮空氣,同時觀察患者胸廓起伏情況,再進行第二次吹氣;吹氣時間大於一秒,每次吹氣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覆操作,完成五個迴圈、呼吸週期。
10、判斷心肺復甦是否有效(呼吸、頸動脈搏動、四肢迴圈及瞳孔情況),口述判斷情況,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復甦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復甦成功,進一步生命支援”。
一、操作前準備
1、操作者準備:著裝整潔,態度嚴肅,反應敏捷。
2、物品準備:模擬人,簡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紗布,彎盤,手電筒,筆,護理記錄單,手錶。
3環境準備:脫離危險環境或隔簾。
二、操作方法與程式(C—A---B)
1、觀察周圍環境,確定安全,口述“環境安全,可以操作”。(開始計時)
2、判斷患者意識:輕拍患者雙肩,同時俯身分別對左、右耳高聲呼叫“喂,你怎麼啦?”,判斷有無意識,如無意識,口述“意識喪失”,高聲呼救,尋求他人幫助,記錄時間。
3、判斷大動脈搏動:觸控頸動脈(右手食、中二指併攏,由喉結向內側滑移2-3㎝檢查頸動脈搏動),判斷時間小於10秒,口述“大動脈搏動消失”。
4、擺放患者體位:仰臥在堅實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開衣領、腰帶。
6、胸外心臟按壓(C):
①術者體位:雙手按壓,位於患者右側,根據個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選用踏腳凳或跪式體位。
②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處,成人為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叉中點或食指、中指沿肋緣向上觸控至劍突上兩橫指處。
④按壓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壓與放鬆時間比例為1:1,放鬆時掌根部不能離開按壓部位。
7、開放氣道(A):
①雙手輕轉頭部,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檢查口腔,紗布纏繞手指,去除異物或義齒(疑有頸椎骨折除外)。
②開放氣道:採用仰頭抬頦法—左手掌外緣置於患者前額,向後下方施力,使其頭部後仰,同時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頜骨下方,旁開中點2㎝,將頦部向前抬起,使頭部充分後仰,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身體水平面呈90°(疑有頸椎骨折採用託頜法)。
8、人工呼吸(2次)(B):
口對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氣,用操作者口唇嚴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穩地吹氣,注意不要漏氣,在保持氣道通暢的操作下,將氣體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氣後,口唇離開,並鬆開捏緊鼻孔的手指,使氣體撥出。並側轉頭吸入新鮮空氣,同時觀察患者胸廓起伏情況,再進行第二次吹氣;吹氣時間大於一秒,每次吹氣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覆操作,完成五個迴圈、呼吸週期。
10、判斷心肺復甦是否有效(呼吸、頸動脈搏動、四肢迴圈及瞳孔情況),口述判斷情況,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復甦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復甦成功,進一步生命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