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30150493816
-
2 # 藍風24
一般情況下,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和血糖等要求病人第二天清晨空腹抽血檢查。
一、因空腹時機體處於相對的基礎代謝狀態,能排除飲食等因素的影響,故空腹驗血能反映人體血液中的真實情況。因此,如果需要對病人進行空腹血液檢查,那麼就必須抽取空腹血,這樣的檢查結果才具可靠性。
二、避免因進食多種食物對血液中某些成份的影響。由於進食後,食物經口腔咀嚼初步消化後即由胃腸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中,然後由血液輸送到各個組織器官。因此,食物中的某些成份進入血液,會使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濃度增高,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三、若早晨驗血前進食,那麼,食物消化後產生的大量乳糜微粒便會很快地吸收進入血液,此時的血液也會“渾濁”,醫學上稱為“脂肪血”。由於不少血液生化檢查是透過標本顏色的變化來作出判斷的,若血液因乳糜微粒而顯得渾濁時,那麼檢驗人員就很難觀察清楚。特別是做血脂測定時,“脂肪血”將影響測定的準確性。因此,為了使某些驗血專案做得更精確,希望患者一定要遵循醫囑。
生化檢驗為什麼要空腹抽血 一般來說,大部分生化檢驗,如肝功、糖、蛋白質、脂類與各種無機離子(鉀、鈉、鈣、磷等)檢測,都需要抽血,而抽血前應保持空腹狀態。為什麼呢? 1.因為,生化檢驗的各項正常值即標準,均是用正常人的空腹血測得的數值,統計學方法處理後求得的。 2.空腹是指清晨未進餐前,距前一餐約12~14小時。餐後12~14小時,胃腸的消化與吸收活動已基本結束,因而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成分比較恆定與穩定。此時測得的各種數值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機體的生化變化,進而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否則,如果在進食後採血進行生化檢驗,其結果會由於以下兩種原因而難以正確反映機體狀況: ⑴進食後,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如糖、蛋白質、脂類與各種無機離子等呈現暫時性變化,因此,用這種血液標本測得的各項結果,一方面不能反映機體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無法與空腹血所測得的正常值進行比較,因而也就無法獲得準確的臨床判斷。 ⑵.空腹血的血清呈淡黃色,並且清亮透明。飯後抽取的血液其血清常微混,或在血塊上面有一灰白色的塊狀物,因而影響生化檢驗結果。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給人飲用1斤牛奶,1小時後抽血進行肝功能檢驗,結果麝香草酚濁度試驗與蛋白質定量試驗值均增高。也曾遇見這樣情況:有的獻血員或病人在獻血或採血化驗的前1天晚上,進食較多的肉類食物或肉湯,在第二天採血時則所採得的血液呈乳糜狀,因而使採得的血無法用於輸血或生化檢驗。 所以,做生化檢驗時必須採空腹血,採集時間一般為早晨7點鐘左右。但在特殊需要時也可以在清淡飲食後6小時採血化驗,不過,做血脂檢驗時,必須在餐後12小時方可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