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我周瑜在世,為什麼老天還要一個諸葛亮啊?”是周瑜對自己的才華比不過諸葛亮的一種嘆息。
“既生瑜何生亮”是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一句話。裡面的人物“周瑜”臨死前的話,是“周瑜”對自己的才華比不過諸葛亮的一種嘆息。
褒義用法:多用於體育競技,當有兩個實力相近的選手出現對決時,作為觀眾對失敗者的惋惜之情!
這句話來自三國演義,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捏造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著名的褒蜀,抑魏,貶吳的文學作品。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生於181年,逝於234年,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是根本沒有交集的兩個人物,諸葛亮出山時周瑜早已是東吳的開國功臣,威名遠揚,而諸葛亮當時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赤壁之戰也是周瑜一人指揮的,與諸葛亮完全無關,而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甚至捏造出一個“借東風”的故事來,把諸葛亮寫得像個神仙,按魯迅的說法,演義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周瑜,字公瑾,生於175年,逝與210年,東漢末年東吳傑出的軍事家,通軍事、善音律。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曾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曆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因為赤壁大戰而出名,人們為紀念週瑜,所以赤壁也被稱為周郎赤壁,當年的大戰遺址也成為了今天的三國赤壁古戰場。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以及“故作曲有誤,要試周郎顧”。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為什麼老天還要一個諸葛亮啊?”是周瑜對自己的才華比不過諸葛亮的一種嘆息。
“既生瑜何生亮”是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一句話。裡面的人物“周瑜”臨死前的話,是“周瑜”對自己的才華比不過諸葛亮的一種嘆息。
褒義用法:多用於體育競技,當有兩個實力相近的選手出現對決時,作為觀眾對失敗者的惋惜之情!
這句話來自三國演義,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捏造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著名的褒蜀,抑魏,貶吳的文學作品。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生於181年,逝於234年,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是根本沒有交集的兩個人物,諸葛亮出山時周瑜早已是東吳的開國功臣,威名遠揚,而諸葛亮當時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赤壁之戰也是周瑜一人指揮的,與諸葛亮完全無關,而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甚至捏造出一個“借東風”的故事來,把諸葛亮寫得像個神仙,按魯迅的說法,演義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周瑜,字公瑾,生於175年,逝與210年,東漢末年東吳傑出的軍事家,通軍事、善音律。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曾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曆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因為赤壁大戰而出名,人們為紀念週瑜,所以赤壁也被稱為周郎赤壁,當年的大戰遺址也成為了今天的三國赤壁古戰場。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以及“故作曲有誤,要試周郎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