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17772348685

    《不求甚解》課文賞析:

    這篇雜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自己的主張。文章全面解釋了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並以此為根據,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的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的正確主張,也就順理成章地立起來了。

    1、主要內容和思路。

    第 1 段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 2 段,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 第 3 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首先,要養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 第 4 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瞭解大意。 第 5 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以普列漢諾夫為例,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今天我們讀經典著作,一定要虛心讀,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第 6 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務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瞭解問題更全面。 第 7 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從反面說,“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 第 8 段,緊接上一段的意思,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後一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因為許多書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的。

    2、寫法特點:

    細膩翔實的道理論證。作者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不惜用大量的文字進行細緻的分析。在第 8 段引宋代理學家陸象山的語錄,來印證“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 是可取的。 正反兩面的舉例論證。第 5 段從反面列舉普列漢諾夫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的事例,來告訴人們要有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第 6 段從正面列舉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的事例,介紹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的經驗。 平易簡約的語言。和培根的《談讀書》中生動的語言相比,本文語言更顯得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 豐富多彩的段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制脆黃瓜鹹菜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