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的按時是

    老三屆是指1966、1967、1968 三屆初、高中畢業生,合稱老三屆。 老三屆是文化大革命開始時候,當時在中學的高中,初中的三屆學生,這批人後來基本都當了知青,老三屆的下鄉,基本都是到了邊疆,東北的北大荒,西南的西雙版納,內蒙等。四人幫垮臺後,知青上山下鄉的運動也就停止了。 這些老三屆一般都當過紅衛兵。 老三屆”這個名詞產生於中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它是當年生活在中國城鎮的,絕大多數中學生的簡稱,同時,它也記錄了整個民族心痛的一段歷史。 他們在接受文革前期的大洗禮後,被偉人一聲號令,打起鋪蓋卷一併送入“大自然”中,接受“再教育”。 這批人歷經磨難和艱辛,承受身體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帶著一顆滿目創傷的心,在十年中陸續返城。返城後的他們在城市中處於最底層。他們中大多數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好的物件。他們歲數大、工資低、沒有住房,有的還有“孽債”。他們象一批被棄兒,他們茫然,不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到了1977年,託老天爺的福,在那偉人過世以後 ,“老三屆”們居然還有一次憑自己的本事去考試上學的機會。這一訊息對當時尤其是老三屆中的優秀人群來說,就象是沉悶多年土地上的一聲驚雷。他們歡呼,奔走相告,把積塵多年的書本找出來,靜靜地讀.... 當時的老三屆中的大多數都帶著嬰幼兒,有的正在孕期或生產期中,就我當時親眼所見,我們同考場的人中就有7、8個月的孕婦、頭上纏著布條18天的產婦,而我本人也是有著一個剛滿2歲正在住院得重病的孩子,拖著滿身疲憊走上考場的人。據我瞭解,當時象我們這樣艱難的一批考生,全部考上大學,無一落榜。我為我的同齡女性感到驕傲,因為這種苦難,男人們是無法體會的。 “老三屆”中大約可以分三個階層: 第一個階層是有門路的人,這群人家有靠山(有的是自己尋找的),他們可以憑關係進中專、大學(主要是工農兵學員)、參軍、出國,當然有些是所謂“推薦”的,但裡面的內容甚廣。 第二階層,是中間階層,是大多數,他們的智商、情商一般,沒有關係,沒有後門,苦苦等待“政策”的降臨,如上海1978年知青返城風,基本上都回到了上海(這在“孽債”影片中可以看到),而目前社會上一大批下崗人員中這一階層的人佔了很大的比例,因為他們年齡大,又缺少文化知識。 第三階層是“老三屆”中的優秀人群,他們在校是出類拔萃的學生,他們的智商、情商都超過前二類人,也就是說,一有機會他們便會“蠢蠢欲動”。當然1977、1978年恢復高考,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佔領了大學的位置。這群人少有關係,否則他們早就去上什麼“工農兵大學”了。這批人是社會的棟墚,目前許多單位的技術部門都由他們把持。他們雖然受過震,但是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髮菜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