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跑的耕牛
-
2 # 漁耕樵讀
先說貨幣的問題,在漢朝以前是允許民間鑄幣的,秦始皇雖然統一貨幣,但是統一的只是材質,形狀並非收回了鑄幣權。
在漢初時劉邦依然沒有收回鑄幣權,劉邦認為:“聽民私鑄,示惠與民”,實際上普通人哪有能力鑄錢,還是那些豪門大戶得利了而已。後來弊端越來越顯現,呂后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民間鑄惡錢小如榆莢,稱“莢錢”。所以呂后就禁止了民間鑄錢。當然這是後話,那以前也是民間鑄錢,為什麼沒有出現特別惡劣的通貨膨脹呢?
主要是戰國時期,當時的錢並非固定的價值,而是主要以成色和重量來定其價值。也就是說錢也是一種商品。只要金屬足量,成色好就不用兌換。最著名的就是秦半兩,秦半兩非常小巧輕便,而且是圓形中間有方孔,所以攜帶方便。再加上秦國比較強大,所有越來越多的商人認可,秦國透過鑄幣又收斂了很多財富。因為秦國可以用自己的秦半兩很容易的買到別國的商品。
三國時期也是很典型的例子,魏國曹丕曾多次打擊民間劣質貨幣,他規定五銖錢的重量,嚴格執行。而東吳孫權曾發行過一種比較大的的五銖錢,但是孫權要求一枚當五枚用。就是變相的濫發貨幣,後吳人都不願意用,反而去高價購買魏國的五銖錢,然後再鑄成大錢。魏國又在貨幣上坑了一下吳國。後來孫權只好又回收了過來。而蜀國則更狠,劉備髮型了一種貨幣叫“直百五銖”,意思就是一枚值100枚五銖錢,結果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落得比吳國還慘。
再說語言,語言是上層人一直用的雅言,也就是洛陽官話。論語中就有提到:“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而墨子也提到:“大雅亦作大夏”,也就是說雅言源於夏朝的夏言。這就是古代的官話。要想做一個縱橫家,最先要學的便是雅言。當然這只是說話的時候,而寫字就更簡單了,中國字本來就象形字,字一個個對照學習一下也不是難事。
-
3 # 三思堂
春秋戰國亦是東周,接西周傳統,東周在文字,貨幣方面應有所保留。
即使七國不同文,貨幣也不同,但以物易物當是最便捷途徑,如用衣物換糧食。
說到文字,我們看到七國其實大同小異,是能看懂的。至於交流用的方言 ,我們現在也用,問題不大。
秦國車同軌,書同文等措施也只是規範而已。其實想一想在周室他們是怎麼交流的就可想而知了。這些諸侯國都是周的封國,本是一家人。孔子周遊列國遊說的也是諸侯,交流不成問題。
回覆列表
春秋戰國時,湧現了大批文學家,教育家,戰略家,當然,還有許多商人。雖然各國貨幣不同,但周遊的商人用貨物和黃金通行,學土則用黃金,或貨幣互換,也或者借糧出行,參照呂不為和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