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CT是“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機”或“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的英文簡稱,是從1895年倫琴發現X線以來在X線診斷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飛速發展的電子計算機控制技術和X線檢查攝影技術相結合的產物。CT由英國物理學家在1972年研製成功,先用於顱腦疾病診斷,後於1976年又擴大到全身檢查,是X線在放射學中的一大革命。中國也在70年代末引進了這一新技術,在短短的30年裡,全國各地乃至縣鎮級醫院共安裝了各種型號的CT機數千臺,CT檢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地層開,成為醫學診斷中不可缺少的裝置。

    CT是從X線機發展而來的,它顯著地改善了X線檢查的分辨能力,其解析度和定性診斷準確率大大高於一般X線機,從而開闊了X線檢查的適應範圍,大幅度地提高了x線診斷的準確率。

    CT是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當X線射向人體組織時,部分射線被組織吸收,部分射線穿過人體被檢測器官接收,產生訊號。因為人體各種組織的疏密程度不同,X線的穿透能力不同,所以檢測器接收到的射線就有了差異。將所接收的這種有差異的射線訊號,轉變為數字資訊後由計算機進行處理,輸出到顯示的熒光屏上顯示出影象,這種影象被稱為橫斷面影象。CT的特點是操作簡便,對病人來說無痛苦,其密度、解析度高,可以觀察到人體內非常小的病變,直接顯示X線平片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它在發現病變、確定病變的相對空間位置、大小、數目方面非常敏感而可靠,具有特殊的價值,但是在疾病病理性質的診斷上則存在一定的限制。

    CT與傳統X線攝影不同,在CT中使用的X線探測系統比攝影膠片敏感,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探測器所得到的資料。CT的特點在於它能區別差異極小的X 線吸收值。與傳統X線攝影比較,CT能區分的密度範圍多達2000級以上,而傳統X線片大約只能區分20級密度。這種密度解析度,不僅能區分脂肪與其他軟組織,也能分辨軟組織的密度等級。這種革命性技術顯著地改變了許多疾病的診斷方式。

    在進行CT檢查時, 目前最常應用的斷層面是水平橫斷面,斷層層面的厚度與部位都可由檢查人員決定。常用的層面厚度在1~10毫米間,移動病人透過檢查機架後,就能陸續獲得能組合成身體架構的多張相 接影像。利用較薄的切片能獲得較準確的資料,但這時必須對某一體積的構造進行較多切片掃描才行。

    在每次曝光中所得到的資料由計算機重建形成影像,這些影像可顯示在熒光屏上,也可將其攝成膠片以作永久儲存。此外,其基本資料也可以儲存在磁光碟或磁帶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是一覺起來枕頭上掉了好多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