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發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緣 愁 似 個 長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鏡 裡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處 得 秋 霜 。
s
譯文
白髮長達三千丈,
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
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賞析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髮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髮怎麼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古典詩歌裡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闢蹊徑,以“白髮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讚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於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髮以及白髮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髮,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髮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髮,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願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儘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髮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秋浦歌
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發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緣 愁 似 個 長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鏡 裡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處 得 秋 霜 。
s
譯文
白髮長達三千丈,
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
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賞析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髮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髮怎麼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古典詩歌裡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闢蹊徑,以“白髮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讚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於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髮以及白髮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髮,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髮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髮,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願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儘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髮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