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迷路先生

    溫州一帶,端午節和清明、中秋、春節一樣,被視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三日重五,五日年”之說,故端午節日氣氛濃烈,民俗活動內容豐富,是一個複合型的民間大節日。但隨著快節奏的生活讓端午節的過法變得越來越簡潔,簡潔到吃個粽子就算已經過完端午了,

    吃端午粽 溫州民間有諺雲:“吃爻端午粽,棉衣慢慢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好送”。可見粽子是一種可口應時,又標誌季候轉換的節物。人們頗重此物,或有家人暫時外去者,皆為他留存一些。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將麵粉調成糊狀,在平底鍋中煎成又薄又圓的麵餅,然後鋪上炒好的肉絲、豆芽、韭菜、香菇、雞蛋等菜餚,捲成圓筒狀,吃的時候一口咬去,滿嘴香噴噴的,可以品嚐到多種味道。

    撞蛋 溫州端午節習中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撞蛋,每家每戶端午節這天都會煮很多蛋,有雞蛋、鴨蛋、鵝蛋,用彩色網袋將煮雞蛋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凶化吉”。

    懸蒲掛艾 溫人端午“懸蒲艾於門”或“插菖蒲艾蒿艾於戶”。明《弘治溫州府志》載道:“是日,插菖蒲蒿艾於戶,飲菖蒲酒”,舊時城區各戶皆在自家門上、床頭、窗前等處懸插菖蒲、艾葉以驅鬼,按照古俗,艾蒿和菖蒲經常是同時使用,即所謂“艾旗、蒲劍”。

    佩掛香囊 用五彩布頭縫成小袋,也有的用紙板包紮成形,再用彩色絲線精心纏成。內裝蒼朮、雚香、佩蘭、香附、細辛、白芷等藥料,簡單的則用樟腦丸代之,端午時有掛於床頭或懸兒童的頸部,因有異香,可避穢消毒驅蚊蠅。此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尚存,現逐漸消失。

    飲雄黃酒 雄黃具有解蟲蛇毒、燥溫的功用,因而端午時,人們在酒中放少許雄黃,或以菖蒲末拌雄黃入酒製成,以飲此酒用以避毒邪。除飲用外,還有將酒塗抹在兒童耳、臉、額、頭頂等部位,據說能殺菌及諸痛不染,更有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的額頭上畫“王”字,一借雄黃來驅毒,二借猛虎(“王”字如虎紋)來鎮邪。

    草藥沐浴 溫州城區在端午時有釆百藥沐浴克毒之俗,俗稱“草頭湯”, 此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區尚存,中午時小孩皆沐浴更衣。據說端午時節洗了,可消毒去穢,使人不染痢疾。明《歧海瑣談》也載:“煎百草為湯,老幼畢浴。”

    龍舟競渡 端午節俗中,龍舟競渡最吸引人。龍舟競渡既和百姓祈求風調雨順相關,又和民眾在平淡的生活中渴望宣洩,渴望激情的社會心理相關。除山區無河港之外,溫州城區臨水各鄉皆有划龍舟之俗。

    轉自溫州皆知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梯對乘客及維修或檢查人員造成剪下,擠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此類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