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橫海聽泉
-
2 # 曉行凌波
宣紙,最早產於安徽省宣城(宣州)涇縣,因而得名。古人用皮紙和麻紙寫字,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造紙工藝和技術的限制,宣紙出現較晚,更因為當時宣紙(不止宣紙,所有紙都很稀缺昂貴)非常昂貴,並不是說古人不願意用宣紙。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和造紙工藝的提升,我們可以用到更好的書寫工具、更好的書寫材料,同時宣紙在應用中存在很多優勢,
一是,展廳效果。因為造紙工藝提升以後,可以做出很大幅的紙張,比如整幅的四尺、六尺、八尺,甚至丈二(還有更大幅)的宣紙,在這樣大幅的紙張上書寫書法作品,參加國展、省展等各種展覽,宣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展廳就可以產生震撼力,抓人眼球,產生明顯的視覺效果。
二是,普及應用。因為宣紙製造的主料是檀皮和優質稻草,這種製造屬性決定了宣紙質地有韌性、光潔綿柔、不易蛀腐,在特定的溫溼度條件下能夠保留很長時間,自古就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之稱。同時機械化現代化造紙方式,減少了很多手工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可以逐漸告別小作坊式的生產,向大規模、集約生產發展,擴大了規模,降低了成本,使更多的人用得起宣紙。
三是,更好展示中國傳統書畫的魅力。在宣紙上創作中國傳統水墨山水和書法能墨韻生動,層次清晰,骨氣兼備,朦朧毓秀。在生宣在進行國畫創作特別是大寫意,暈染的效果特別好,適合像張大千、黃賓虹、李可染這樣風格的畫家,可以盡情的揮灑潑墨,展現各種畫法、皴法,滿紙雲煙,盡情展現中國山水畫水墨淋漓的效果。同時,有些書法家也喜歡用生宣來創作,除了前面說到的展廳中效外,可以表現墨色的各種變化,濃而不渾,淡而不灰,比如枯筆、溼筆、漲墨,體現古人倡導的墨分五色。更重要的是:可以遮醜,因為墨色發脹和洇墨、暈染的效果,所以,比較纖細的一些牽絲、映帶等精細筆法運用就體現不出來,就可以遮住自己筆法不精、不臨古帖、不得古法的一些毛病。
-
3 # 謝煙客Y
很好理解。
馬克思說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古代當時的製造水平(生產力)決定了能夠製造出什麼樣的紙張(生產關係),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麻紙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水平)
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發展的形式,生產關係會反作用於生產力,這也是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回覆列表
麻紙以構樹皮等木質纖維為主要原材料製成,壽命較宣紙要長。但費時,費工,材料製做成本高。在隴南徽縣一帶,八幾年尚有麻紙的手工做坊。後來逐漸消失了,而宣紙成本低,宣紙以檀皮和稻草為主,原料易購,市場廣大,產品競爭力強,宣紙雪白,麻紙灰白,外觀宣紙佔優,更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