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鏡流程:用驗光儀檢測雙眼,測量眼睛大致引數。2.組合驗光檢測雙眼準確屈光度大致有近視或遠視、散光度數確定,單眼紅綠片測試,散光碟測試,雙眼平衡度測試等。3.試戴足夠時間。4.用標準視力表檢測雙眼光度及主視眼確定。5.試戴足夠時間。6.最終確定度數。7.選鏡片、選鏡架。8.測量瞳距,有必要的話測量瞳高。9.根據配鏡單各引數組裝眼鏡。10.交錢拿眼鏡,選鏡盒鏡布。11.聽取配戴方法和配戴注意事項及複查和售後服務。選擇鏡片應注意:擴充套件資料近視眼鏡(英文:Myopia glasses)是一種為了矯正視力,讓人們可以清晰看到遠距離的物體的眼鏡,目的是為了使眼球的睫狀肌保持一定的調節能力。近視眼鏡對於高度近視引起的合併症,如視網膜脫落、玻璃體混濁、白內障、青光眼、眼球震顫等,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所成的像總是小於物體的、直立的虛像,凹透鏡主要用於矯正近視眼。眼鏡度數:眼鏡片的屈光強度一般以度數來表示。一個屈光度(dioptre),相等於一般人或眼鏡店所講的100度,也就是在非中文國家的D 1.00(這裡的D為Dioptre而非“度數”Degree)。視力問題越嚴重,所需要的鏡片度數也越深,鏡片厚度也會較高。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託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華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中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靉靆》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靉靆也。”這時的靉靆即最初的叫法。中國早期眼鏡的影象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描繪明永樂年間南京城區民眾生活場景)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而清代趙翼稱眼鏡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宣德年間。清嘉慶年間眼鏡已經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清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記載,中國古代眼鏡根據子醜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標度。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中國採用除採用水晶外,並且使用人造水晶。後來使用玻璃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瞭一種叫壓克力的塑膠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配鏡流程:用驗光儀檢測雙眼,測量眼睛大致引數。2.組合驗光檢測雙眼準確屈光度大致有近視或遠視、散光度數確定,單眼紅綠片測試,散光碟測試,雙眼平衡度測試等。3.試戴足夠時間。4.用標準視力表檢測雙眼光度及主視眼確定。5.試戴足夠時間。6.最終確定度數。7.選鏡片、選鏡架。8.測量瞳距,有必要的話測量瞳高。9.根據配鏡單各引數組裝眼鏡。10.交錢拿眼鏡,選鏡盒鏡布。11.聽取配戴方法和配戴注意事項及複查和售後服務。選擇鏡片應注意:擴充套件資料近視眼鏡(英文:Myopia glasses)是一種為了矯正視力,讓人們可以清晰看到遠距離的物體的眼鏡,目的是為了使眼球的睫狀肌保持一定的調節能力。近視眼鏡對於高度近視引起的合併症,如視網膜脫落、玻璃體混濁、白內障、青光眼、眼球震顫等,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所成的像總是小於物體的、直立的虛像,凹透鏡主要用於矯正近視眼。眼鏡度數:眼鏡片的屈光強度一般以度數來表示。一個屈光度(dioptre),相等於一般人或眼鏡店所講的100度,也就是在非中文國家的D 1.00(這裡的D為Dioptre而非“度數”Degree)。視力問題越嚴重,所需要的鏡片度數也越深,鏡片厚度也會較高。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託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華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中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靉靆》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餘。餘曰:此靉靆也。”這時的靉靆即最初的叫法。中國早期眼鏡的影象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描繪明永樂年間南京城區民眾生活場景)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而清代趙翼稱眼鏡傳入中國是在明朝宣德年間。清嘉慶年間眼鏡已經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清李光庭所著《鄉言解頤》記載,中國古代眼鏡根據子醜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標度。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中國採用除採用水晶外,並且使用人造水晶。後來使用玻璃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瞭一種叫壓克力的塑膠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