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聖人作出自《曲禮》。原文: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大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不可不學也。譯文:所以,聖人興起時,才制定禮教化人們,使人們有禮,從而懂得把自己與禽獸區別開來。上古時,人們崇尚“德”,後來卻講求施報。禮崇尚往來。施人恩惠卻收不到回報,是不合禮的;別人施恩惠於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人們有了禮的規範,社會便得以安定,少了禮社會便會傾危,所以說:“禮,不能不學啊!”《曲禮》為古代作品,是《禮記》的一部分。《曲禮》是指具體細小的禮儀規範。曲為細小的雜事。《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國典章制度書籍。《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是故聖人作出自《曲禮》。原文: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大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不可不學也。譯文:所以,聖人興起時,才制定禮教化人們,使人們有禮,從而懂得把自己與禽獸區別開來。上古時,人們崇尚“德”,後來卻講求施報。禮崇尚往來。施人恩惠卻收不到回報,是不合禮的;別人施恩惠於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人們有了禮的規範,社會便得以安定,少了禮社會便會傾危,所以說:“禮,不能不學啊!”《曲禮》為古代作品,是《禮記》的一部分。《曲禮》是指具體細小的禮儀規範。曲為細小的雜事。《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國典章制度書籍。《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