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譯文:有個姓張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邊,聽到岩石上發出很大的聲音。他尋找一條路徑爬上去看,只見一條大蛇,身圍像碗口那樣粗,在樹叢裡搖晃著,伸著尾巴拍打著柳樹,柳條都折斷了。(看那)翻來覆去滾動跌打的情狀,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細察看,卻什麼也沒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見一隻螳螂盤據在蛇的頭部,用鋒利如刀的腳去抓它的頭,甩也甩不掉,長時間後,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額頭,皮肉已被撕破了。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螳螂捕蛇》,《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透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擴充套件資料:螳螂殺蛇這篇文言文中,螳螂殺蛇的原因是:螳螂抓住了蛇的要害處——頭頂,用刺刀抓住它的頭,蛇擺動沒有甩掉螳螂。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找到它的弱點,抓住要害,敢於鬥爭,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夠戰勝強者。給人的啟示:1、等候時機是很重要的,在沒把握的時候不應該過度消耗能力,而後抓到合適的機會就要一舉拿下。2、弱者如果能抓住機會,那麼弱小者也可以戰勝強大者。3、只要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找到它的弱點,抓住要害,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使弱者也可戰勝強者,取得最後的勝利。作者介紹: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原文: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譯文:有個姓張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邊,聽到岩石上發出很大的聲音。他尋找一條路徑爬上去看,只見一條大蛇,身圍像碗口那樣粗,在樹叢裡搖晃著,伸著尾巴拍打著柳樹,柳條都折斷了。(看那)翻來覆去滾動跌打的情狀,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細察看,卻什麼也沒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見一隻螳螂盤據在蛇的頭部,用鋒利如刀的腳去抓它的頭,甩也甩不掉,長時間後,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額頭,皮肉已被撕破了。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螳螂捕蛇》,《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透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擴充套件資料:螳螂殺蛇這篇文言文中,螳螂殺蛇的原因是:螳螂抓住了蛇的要害處——頭頂,用刺刀抓住它的頭,蛇擺動沒有甩掉螳螂。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找到它的弱點,抓住要害,敢於鬥爭,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夠戰勝強者。給人的啟示:1、等候時機是很重要的,在沒把握的時候不應該過度消耗能力,而後抓到合適的機會就要一舉拿下。2、弱者如果能抓住機會,那麼弱小者也可以戰勝強大者。3、只要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找到它的弱點,抓住要害,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使弱者也可戰勝強者,取得最後的勝利。作者介紹: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蒲松齡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