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Physics
-
2 # 棉花糖XT
一屆不如一屆。1.考試難度加大。2.老師不敢管。3.華人多,就業壓力大。4.學生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想法多。
-
3 # O1元一
這一現象高中大學教員感受良多。過去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是學了數理化想想就業能幹啥?上世紀九十年代只有少數學生偶爾到遊戲廳玩遊戲,當今男男女女學生都可玩手遊,手遊推陳出新,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學生接應不暇。上世紀設定學科少的可憐,每一學科涉及知識面較窄,新世紀新課標新增多少知識和能力要求,不否認現在的孩子是一屆比一屆接受能力強,但既使學生的大腦是256G也只能有限儲存。加之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一屆不同於一屆,教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絲毫未變,不感嘆學生一屆不如一屆才怪?
你好,作為一個一線教師,這個我也有很大的感觸。
實話實說,教了這麼幾年,給我的感覺還真是這樣。所以沒事的時候,我也愛和同事探討這個問題。
按理說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父母從小就注重各種培養,什麼胎教了、親子活動了、智力開發了等等各種活動,孩子也確實是越來越聰明的。但是為什麼給老師的感覺都是一屆不如一屆了呢。
這裡我覺得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在智力上確實是越來越高了,但是在學習動力上、學習慾望上、學習自覺性上卻恰恰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了。
以前的孩子需要教師那麼費力的說教嗎?顯然是不需要的,大部分孩子自己都能認識到家境不是很好,自己需要透過知識改變命運。在大方向上,這是以前所有孩子的一致目標。
而現在,很多老師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了,以前的那一套理論早就不再適用了。當你問學校,你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幹嘛。相信現在會有很多孩子自豪甚至自大的說,不好好學習我就可以在家看電視喝可樂,等著接收我爸的企業。
這絕對不是誇張,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已經意識不到知識改變命運的切實感受了,那麼無論你怎麼進行說教都是無濟於事的。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學,那麼學習就沒有任何動力,加上學習的難度和學習本身的枯燥性、乏味性,學生會逐漸的厭學,就更不要提什麼學習的自覺性了。
所以現在的教師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身份了,而逐漸演變為24小時的全天候的保姆,沒看死看這孩子學習,不能有一點鬆懈,指望大部分孩子自覺學習基本沒有什麼指望了,所以現在私立學校才會越來越流行,反而公立學校逐漸失去了優勢,不是因為教師的不努力,我想就是因為孩子變了,而私立學校看管較嚴,不給孩子一點空隙時間,每天看著孩子學習。但這也就更加造就了孩子更嚴重的依賴性和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