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45999057196

    它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託卡列夫在1930年設計的,是蘇軍裝備的第一支自動裝填手槍。託卡列夫參戰了殘酷的蘇德戰爭,部隊對其威力和可靠性的總體評價還是不錯的。

    不過客觀來說,蘇聯軍隊裝備大量的衝鋒槍(超過500萬支),手槍在實戰中使用的情況很少,主要是少數坦克手,飛行員和軍官在極端情況下自衛使用。所以託卡列夫實戰中的成績自然很一般。

      託卡列夫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類似勃朗寧手槍結構。它的槍管下方有一個鉸鏈環,掛機柄銷插在環中。射擊後,槍管和套筒首先一起後坐一段自由行程,然後槍管下的鉸鏈環繞掛機柄銷向後轉動,迫使槍管下移,使槍管上的閉鎖突筍脫離套筒上的凹槽。此時槍管和套筒分離,完成開鎖。當套筒推槍管復進簧時,槍管下的鉸鏈環又繞掛機柄稍向前轉動,使槍管上抬,閉鎖突筍進入套筒座凹槽,實現閉鎖。

      它的結構緊湊,該槍在吸收勃朗寧手槍優點基礎上,創新了一套近似模組化的內部設計,包括擊錘、阻鐵、擊錘簧、阻鐵費等,使槍的整體結構更加緊湊。託卡列夫的威力在當時來說,是世界一流的。它的7.62毫米手槍彈是世界上同口徑槍彈中威力最大的槍彈,射彈威力大是該槍所以被眾多國家仿製的主要原因之一。

      51式手槍很快裝備部隊,並且參加了北韓戰爭。但是中國方面對其反應比較一般,部分士兵和軍官認為它就作戰效能還不如盒子炮。但是作為自衛武器也足夠了,況且它還有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的優點。

      1953年7月北韓戰爭結束,戰爭的停止讓中國方面可以重新完整的實現自己的計劃。由於北韓戰爭中國的參戰,蘇聯已經確定中國是他的盟友,隨即開始和中國的全面軍事合作。

      1953年,蘇聯專家根據中蘇兩國的協議大量進入中國,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軍事方面專家。

      中國專家和蘇聯專家詳細研究了北韓戰爭中51式手槍的暴露出來的缺點進行了改進,同時還考慮了中國士兵的自身特點。比如改進了槍托的大小,適應中國士兵較小的手型。

      1954年,手槍正式定型並且大量生產裝備部隊,取名為54式手槍。該槍是中國建國以後正式裝備部隊的第一款制式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穿三葉【出處】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本來射的是柳葉,那咋又是“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