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草達人姐

    資料洪流已成不爭的事實,這對資料中心的規模、效能、散熱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同時,國家也對新建資料中心的PUE值做出明確規定。如何在資料中心的效能、散熱與PUE值之間做出平衡成為難題,在這樣的需求下,我們是否需要海底資料中心呢?

    核心是對算力的渴求

    IDC資料顯示,全球近90%的資料均在近幾年產生。同時,得益於海量資料,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得以發展,可以說,海量資料為技術革命提供了土壤。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想真正發展,離不開的養分便是計算資源,即對資料中心的需求。

    因此,無論是從計算、儲存還是傳輸層面來看,資料洪流都對資料中心提出考驗,而資料中心為滿足此需求,也必須做出相應改變,相應表現為效能、規模、散熱等。

    冷卻成本為運營大頭

    同時,資料中心的建造花費蠻昂貴的,主要可分為一次性投資成本和後期執行維護成本。在後期執行維護費裡,大頭莫過於電力成本,而電力成本也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讓資料中心運轉起來的電力成本,二是為資料中心降溫的電力成本。資料表明,每年僅資料中心消耗的電量可達全球用電總量的2%。

    根據計算,假定一個數據中心使用年限為10年(IDC統計的資料中心平均使用年限為9年),該資料中心TCO(總擁有成本)構成裡,佔比最大的是電力成本,達到20%。而在電力耗能上,只有47%是用於資料中心運轉,卻有41%是用於資料中心冷卻。可以看到,用於冷卻的電力資源在整個資料中心TCO的重要佔比。

    將海岸線利用起來

    在中國,東南沿海是經濟較好的地區,人口也主要分佈於東部及南部。同時,中國海岸線長達1.8萬千米。既然人口集中於此,經濟又發達,何不考慮將資料中心靠近海岸線部署呢?透過模組化的構造,同時採用防腐防滲材料,將資料中心置於近海海底,不妨是應對資料洪流的解決方案。

    將資料中心置於海底,主要可帶來三點好處:

    一是節省佔地規模,通常來說,資料中心往往為大型建築,需花費高額用地成本,而將資料中心置於海底完全可避免該成本;

    二是靠近使用者,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將有百億級終端接入網路,勢必造成網路堵塞,而將資料中心中心建在靠近使用者的海岸線,可簡短傳輸距離,有效緩解網路堵塞現象;

    三是節約電力成本,由於將資料中心置於海底,資料中心僅需電量維持裝置運作即可,海水完全可吸收資料中心執行釋放的熱量,達到冷卻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喝什麼果蔬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