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這是毫無疑問的。先說一點,身體內的能源物質可以互相轉換,只要參與供能最後都要進入三羧酸迴圈。
脂肪於人體的主要作用就是“供能”和“儲存能量”,而蛋白質主要是用來幹嘛的?組成身體器官以及參與體內各種調節。
注意,我說的是主要功能,並不是唯一功能。當然脂肪也能參加身體調節,蛋白質也能參與供能過程。
所以人在剛剛感到飢餓的時候,身體是會優先消耗脂肪的(除非你是在極端飢餓的情況下,能源物質消耗殆盡才會選擇破壞組織來使蛋白質參與能量供應過程。)
1. 糖
其中,糖是最容易透過無氧分解和有氧氧化產生ATP的能源物質。所以糖一般作為"啟動能量",來啟動脂肪動員的過程(脂肪動員需要能量),並且身體中的糖主要為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
糖原:糖原貯藏於肝細胞及肌細胞中,其形狀為大小不等的顆粒,實質為多糖,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以糖苷鍵組成的聚合體。
一般在糖充足的時候,身體都會優先動員血糖。想想自己在上高中的時候,是不是在第二、三節課的時候就覺得餓了,如果那個時候沒有吃東西,過一會兒又不覺得餓了。
其實剛開始覺得餓的時候,是因為血糖“用完了”,而過了一會,身體就會調動肝糖原分解來補充血糖,所以你又不覺得餓了。
2 .糖原貯備耗竭了之後呢?
當你在用糖供能的時候,有一部分糖產生的能量用於脂肪動員(即為產生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的過程)。所以在之後的供能中,脂肪參與供能的的比例開始升高,直到以脂肪供能為主。
而由於脂肪供能較慢,所以只能支援中低強度的運動,如馬拉松,越野跑等。
3 .那蛋白質什麼時候供能呢?
當你身體在極端缺乏能源物質的時候。比如你只攝入蛋白質,比如極端飢餓,比如長時間運動沒有補劑的時候。
這個時候身體可能會選擇分解蛋白質參與供能。
4 .有時候感覺餓了並不是真的餓了
飢餓讓我們找食物吃,乾渴讓我們找喝,大概很少有人會懷疑自己的飢渴感會產生錯誤,尤其是不會搞錯渴和餓的區別。也許在非常缺少食物和飲水的時候,我們可以比較確定的分辨渴還是餓,但在平時,很多人卻可能在經常犯錯。最經常犯的錯誤是把身體缺水的訊號當成了飢餓,多吃了很多東西。
因此,在減肥過程中,如果你剛吃東西沒多久就感到餓了,可以試試喝一杯水(注意 是水,不是飲料。)再等個15分鐘,再看看你還餓不餓。
是糖類,或者寫碳水化合物
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碳水化合物)
直接能源物質是ATP
儲存能源物質是脂肪
脂肪,這是毫無疑問的。先說一點,身體內的能源物質可以互相轉換,只要參與供能最後都要進入三羧酸迴圈。
脂肪於人體的主要作用就是“供能”和“儲存能量”,而蛋白質主要是用來幹嘛的?組成身體器官以及參與體內各種調節。
注意,我說的是主要功能,並不是唯一功能。當然脂肪也能參加身體調節,蛋白質也能參與供能過程。
所以人在剛剛感到飢餓的時候,身體是會優先消耗脂肪的(除非你是在極端飢餓的情況下,能源物質消耗殆盡才會選擇破壞組織來使蛋白質參與能量供應過程。)
1. 糖
其中,糖是最容易透過無氧分解和有氧氧化產生ATP的能源物質。所以糖一般作為"啟動能量",來啟動脂肪動員的過程(脂肪動員需要能量),並且身體中的糖主要為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
糖原:糖原貯藏於肝細胞及肌細胞中,其形狀為大小不等的顆粒,實質為多糖,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以糖苷鍵組成的聚合體。
一般在糖充足的時候,身體都會優先動員血糖。想想自己在上高中的時候,是不是在第二、三節課的時候就覺得餓了,如果那個時候沒有吃東西,過一會兒又不覺得餓了。
其實剛開始覺得餓的時候,是因為血糖“用完了”,而過了一會,身體就會調動肝糖原分解來補充血糖,所以你又不覺得餓了。
2 .糖原貯備耗竭了之後呢?
當你在用糖供能的時候,有一部分糖產生的能量用於脂肪動員(即為產生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的過程)。所以在之後的供能中,脂肪參與供能的的比例開始升高,直到以脂肪供能為主。
而由於脂肪供能較慢,所以只能支援中低強度的運動,如馬拉松,越野跑等。
3 .那蛋白質什麼時候供能呢?
當你身體在極端缺乏能源物質的時候。比如你只攝入蛋白質,比如極端飢餓,比如長時間運動沒有補劑的時候。
這個時候身體可能會選擇分解蛋白質參與供能。
4 .有時候感覺餓了並不是真的餓了
飢餓讓我們找食物吃,乾渴讓我們找喝,大概很少有人會懷疑自己的飢渴感會產生錯誤,尤其是不會搞錯渴和餓的區別。也許在非常缺少食物和飲水的時候,我們可以比較確定的分辨渴還是餓,但在平時,很多人卻可能在經常犯錯。最經常犯的錯誤是把身體缺水的訊號當成了飢餓,多吃了很多東西。
因此,在減肥過程中,如果你剛吃東西沒多久就感到餓了,可以試試喝一杯水(注意 是水,不是飲料。)再等個15分鐘,再看看你還餓不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