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32492722954

    經典只有四本《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一輩子也學不完。

    先傷寒入門(一年),再內難(三月),再傷寒,傷寒,傷寒,內難,傷寒,傷寒,傷寒,傷寒,傷寒,溫病,醫案,傷寒。

    這是個人認為的最佳順序。

    醫案在學傷寒到有心得之前不能看,不能看。

    溫病推薦《溫病學心法》 ,如果傷寒學有所得,學習溫病這一本足矣,看完之後,下面的路你自己會走。

    書不在多,關鍵要選對,然後要深入。

    醫案不可看,學習初期最好的醫案就是傷寒論。

    醫案都是適合裝逼的,

    作者收集到了很多他能理解的資訊,寫出來的資訊只是他覺得重要的,但是也許你會覺得其他資訊才更重要,因為每個人的學習基礎是不一樣的,對一個方子的理解也是天差地遠,

    這就是為什麼傷寒論如此重要,從傷寒論學出來的已經有所偏了,你再去學醫案,偏到十萬八千里。

    醫案如果過早看多了,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XXX症狀可以用XXX方。

    根據症狀,套以藥方,也就是現今很流行的方證對應派,是入門之法。

    這個學習方法初期快,後期必須深思為何此類症狀套以此方,否則大錯。

    因為只有你看了內經,你才知道為什麼人會四肢冰涼,傷寒內經看的足夠多,你才能明白柴胡劑與氣機與四肢的關係。

    再說一個選書,

    就拿我上面舉的例子來說,

    我的清熱劑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不管你看多少現代書,都會告訴你,用桑白皮替代李根白皮,

    我看的是陳修園的《傷寒論淺注》,他說,用茵陳代替李根白皮,

    你再仔細查一查神農本草經,查查症狀,

    就會發現,明顯陳老爺的思路才是正確的,

    就上面那個情況,我告訴你,用桑白皮的話,不但沒效果,還傷人。

    原方的配比,按照神農本草經的記錄,其實是性平的清熱劑,這點傷寒學到一定程度才會明白醫聖對於胃氣的保護之執著。

    如此一對比,你就會發現,現代的所謂名醫,選替代藥物何其膚淺,名字類似又清熱就換上了?功能才是關鍵啊。

    我告訴你這個情況,你肯定喜滋滋的記錄下來,這個地方用茵陳,

    這就是讓我崩潰的現狀,

    學中醫不能用這樣的思路學,

    我說出來,不是讓你記住這個應該用茵陳,

    而是你要想明白為什麼用茵陳,

    學中醫,最忌諱就是四處記“秘方、心得、什麼病用什麼方”。

    這樣的學法,畏難就易,初期看似學習迅速,實則花拳繡腿。

    方法在最上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公解夢見幫喜歡的男人洗衣服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