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8204498042

    1、陳遺非常孝順 2、母親很喜歡吃鍋底的鍋巴飯 3、就貯存鍋巴飯 4、回來後就留給母親 5、這時陳遺已經貯存了幾鬥鍋巴飯 6、逃到山林沼澤的地方 7、有沒有飯吃而餓死的人 8、常常準備一個袋子 9、後來遇到孫恩侵犯吳郡 10、沒有什麼可以作為軍糧 (附原文) 陳遺至孝。母好喜食釜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備一囊,每煮食,輒貯焦飯,歸而遺母①。後值孫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徵②。時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③。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飢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也。 【註釋】 1.鐺(chēng):一種鐵鍋。貯錄:貯藏。 2.孫恩:東晉末,孫恩聚眾數萬,攻陷郡縣。後來攻打臨海郡時被打敗,跳海死。袁府君:即袁山松,任吳國內史(諸侯王封國內掌民政的長官,相當於太守)。 3.未展:未及。 4.主簿:縣令的屬官,負責文書及印章等。 5.鬥:舊時量器。 11、生性很孝順 12、而且左手又蜷曲 13、人們可憐他 14、父母親就靠這些維持生命 15、於是就用這些錢買了豬來飼養 16、父母親先後去世 17、哭得很傷心 18、後來不知道孝子到哪裡去了 19、他收下後把它們放到食具中留著 (附原文) 崔長生,生而啞,性至孝;人呼“啞孝子”。孝子既啞,左手復攣,傭工養其夫母。後鄉里大飢,孝子行乞於外,人憫之,遺以糟糠,受而納諸簞,自掘野草以食。歸則扶其跛父病母於芧簷下,盡傾簞中物敬父母,父母賴以活。一日,途見故紙,中有遺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餘,未見有求者,及易豬飼之。豬蕃息,遂為父母備棺。孝子待人,誠而信。父母先後卒,哭之慟,棺葬於野,後不知孝子所之。 20、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 21、轉回家去取鞋樣 22、等到到了集市上,從發現忘了帶那尺碼 23、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 24、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 25、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附原文)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至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乃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26、不一會有位老人來到 27、只是看到的事情很多罷了 28、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 29、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呢 30、這個人的愚蠢,沒有人能夠趕得上呀 (附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漢肚的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