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
2 # 蘭影竹風
“鑿壁偷光”的事必須辨證看,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奮發向上”的勵志精神和“窮則思變”的必然狀態。
但“鑿壁偷光”的匡衡,其行為從一開始就是不道德的,以後其德行敗壞就更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以致後來為官後因為貪腐而被貶。
難道為了讀書這個高大上的事,就可以“不擇手段”,不道德地“鑿壁偷光”,這是什麼謬論?這是受了儒家糟粕流毒“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謬論的影響,讀書何以為高呢,這又是儒家功利思想“朝為讀書朗,暮登天子堂”的影響!這是因為“高”了,別人幫其辯解粉飾!
那麼道理其實很簡單,匡衡從小為自己目的不擇手段做不道德事,以後也會為自己目的不擇手段損害群體和別人!而且其發達後也一直沒有“因借鄰居的光帶來的益處而感謝過鄰居,真正是一個無道無德之人!
“鑿壁偷光”就那麼理直氣壯嗎?比“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氣慨何止差了十萬八千里!
但雖然匡衡德行不道,其在困難境遇下的奮發勵志向上精神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更應該讚揚的是另外兩個故事“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是兩個故事“囊螢夜讀”和“映雪寒讀”!
“囊螢夜讀”說的是晉朝時窮苦的車胤,聚集災火蟲的光亮照明夜讀!
“映雪寒讀”說的同樣是晉朝時家境苦寒的孫康,冬季的傍晚在屋外發現積雪的反光比屋裡明亮,於是在屋外借用雪景反光倚寒苦讀!
這三個故事中,三位主角都因家境苦寒而不能過多消費夜晚照明的油燭,而“借光夜讀”!腐儒先入為主,不可一世的思維可能更樂道第一個故事“鑿壁偷光”!但我覺得“囊螢映雪”這兩個故事中,除了“借光苦讀”的勵志精神外,還有發現自然規律,思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科學行為更值得肯定和推崇!
這個...可以學習下利用一切條件學習的精神,後來他侵佔別人的土地這種事就別學了哈,雖然後來他當了相,但是被貶成老百姓了。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治策略,儒學成為官方思想。在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的同時,為察舉孝廉的選官制度提供了客觀參考標準。察舉賢良文學,是對熟悉儒家經典計程車人的選拔。朝廷設定五經博士,建立太學,選拔博士弟子,傳承經學,博士弟子透過課試則可以被選拔為官。所以,讀書致仕成為了士人改變命運的重要媒介。匡衡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刻苦研讀經書,步入仕途。
漢武帝實現統治思想轉變後,接受董仲舒建議,在都城創辦太學,置五經博士,以教授弟子,以此培養經學人才,同時也作為選拔官員的重要手段。“博士弟子依據朝廷制定的標準、條件和名額,或由太常選拔,或由郡國選送。學習期間要進行考試,大致上西漢為一年一試,東漢為兩年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