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年那月那日
-
2 # 心理醫生張彥平
首先必須得說,這種人平時活得比較壓抑。且一般都是好人。
我們知道,每個人在遇到不順心的事的時候,一般都有三種反應模式:
※恐懼迴避型;
※憂鬱悲傷型;
※憤怒攻擊型。
一個長期活得比較壓抑,總在“扮演角色”的人,受“男兒有淚不輕彈”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會用哭來渲洩自己的情緒,又不願意指責抱怨和攻擊別人,因此很容易採取喝酒的方式來逃避現實。
而酒精可以使人的大腦皮層“去抑制化”。一旦喝了酒,平時不敢說的話也敢說了,不敢做的事也敢做了。
所謂“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但這個時候所傷害的人,常常是自己身邊的人。
現實社會中,這種人太常見了:
平時一個有口皆碑的好人,一旦喝了酒,就判若兩人,形同惡魔,做出一些夷非所思的行為。
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應該建議他看心理醫生,從其成長經歷,個性特點,反應模式等方面做系統的分析和疏導,方是治本之策。
如果已經形成“酒依賴”,那就必須要強制性住院治療,在戒酒的同時,予以心理輔導。
屬於平時的性格應該是那種逆來順受,過於內向,把所有遇到的不快都壓抑在心裡,一喝酒過了頭就爆發了的人,不敢傷害外人,只能在家人身上發洩。純粹屬於懦夫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