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穎50
-
2 # 來看世界呀
戴森球只是一種高度利用太陽能量的設想罷了,只是設想。不用管人類的科技能不能辦到,現在看來只是腦洞罷了,未來人類未必需要建造戴森球。
戴森球的設想從最開始只是設想的一種在近太陽軌道活動的軌道器,可以比較高效率地接收和利用恆星能源,後來在影視作品和科幻小說中就有點走偏了,很多都設想了一種球形殼體將恆星整個罩進去,太陽不同軌道上的人造天體執行線速度確實不一致,而球體的戴森球建造就不單單是材料的問題了,要解決整個球殼的不同部位的執行問題,這個球似乎不同部位還得設計得具有不同的強度、速度等等。
怎麼實現不是現在該想的問題,因為可預見的未來,這種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要準備大量的材料,把太陽系所有行星拆了都未必夠。戴森球在設想中作為一種能源獲取裝置是相當厲害的,太陽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源源不斷,越近利用效率相對可能更高一些,但人類的能源可以不會總是停留在現在,已經開始探索新型高效的能源,比如可控核聚變,而所用的材料在地球的海洋水體中的儲量就相當可觀,未來當人類走出地球,從星際氣體中獲取聚變材料氘應該也不是難事。
戴森球可以大量運用恆星能源是好事,也不是什麼“現代地心說”,但相對地也有限制性,飛到哪在哪獲取能源不比侷限在一顆恆星的周圍強?我相信未來人類必然可以做到靈活運用宇宙的能源。
-
3 # 科學船塢
最初戴森提出戴森球的設想並非是完全包裹的結構,本意其實就是想利用太陽的光能,可以是戴森雲結構,就是利用許多許多個太陽能板聯合而成,它們可以分佈在各自不同的軌道之上收集光能。這樣就不用考慮到漂移的影響,而且,還可以減少對於材料抗張強度的考慮,畢竟這是戴森雲結構,就像是飄蕩在太陽周圍的一片片雲彩一樣,不過它們都是些太陽能收集板。
建造的材料可以從水星、金星上取,它們都是岩石星球,金屬礦物與地球類似,即便把水星開採完了,對我們都沒有影響,金星同樣也是。
然而這些都需要工業機器人的配合,以及還需要航天技術的快速進步,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建設,80%的工作都由它們來做,人類還需要研製出更大更大的貨運飛船,當然,這些科技是現代人類文明無法想象的。
收集而來的電力如何用,可以就地使用,每一塊太陽能收集板可能就是一座巨大的太空城市或是太空船塢,直接轉化為能源使用。
回覆列表
能夠活起來的戴森球(死的例外),就不是一個個體存在的物質。它是把多個工作系關聯與融合在一起的混搭組合工作系。它原理圖是東方太極圖。它的生命特徵與人類心臟生命特徵雷同。不同之處是材料學研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