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諾1992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中“之”是“的”的意思。

    這一句意思是又有個人為這個杞華人的憂愁而憂愁。

    出自戰國時期列子的《杞人憂天》,選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則寓言。

    文章透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

    這則寓言說得是杞國有個人總是擔心天塌地陷了怎麼辦,因此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有人很擔心他這麼憂愁下去,便前去勸他,說天是氣體組成的,不會塌下來。杞人又問:“如果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來了麼?”

    那人回答說:“日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氣,掉下來也不會傷人。”杞人又問:“那地陷了怎麼辦?”那人說:“大地則是由土壤添塞,充滿各處,是不會陷下去的。”杞人聽了鬆了一口氣,非常高興。

    擴充套件資料

    “杞人憂天”神話傳說的孕育和產生便源於杞地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頻繁的部落衝突。

    據考古資料和歷史文獻記載,上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今杞縣一帶是人類生存較為適宜的地區。當時這裡屬於溫帶氣候的溫暖期,氣候溫潤、雨水充沛、森林茂密。所以這裡成為華夏、東夷等幾個古族交流、融合的地方。

    當時,生活在中國西部地區(今陝西境內)的黃帝氏族的姬姓部落和炎帝氏族的姜姓部落由於人口的長期繁衍,氏族部落不斷增生,原始居住的地域已經容納不下,於是兩個部落都開始了遷徙活動。他們自然將目光瞄準了適宜人類生存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黃帝氏族東遷的路線偏北,他們經過今陝西北部,渡過黃河,到達今山西南部一帶。又經過一個時期,他們繼續往東北方向遷徙,其中有一支較大的部族到達了今河北北部。炎帝氏族也向東遷徙而路線偏南,他們順著渭水南下,再順著黃河南岸向東,到達今天河南的西南部、中部和東部。

    兩個氏族東移的過程中,一路上都留下一部分本氏族的人。他們在黃河流域中下游,尤其是晉、陝、豫交界的黃河三角洲一帶,進行戰爭和融合。因炎帝氏族和黃帝氏族在文化心態、語言特點上大體一致,最後逐步融為一體。

    而此時崛起於東方的海岱地區和淮、泗以及長江下游的三角地帶,以風、偃諸姓為主的東夷部落,因為生存也開始由東向西遷徙。最後在黃河流域中下游(河南東部杞縣一帶)相遇,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氏族之間的戰爭。

    流傳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阪泉大戰,黃帝擒殺蚩尤及共工怒觸不周山等氏族戰爭神話就是這一段歷史史實的反映。後來這些傳說被記錄在《左傳》《史記》《淮南子》《韓非子》等先秦歷史文獻中,可見這些戰爭神話的真實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選擇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的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