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58056577828

    古代“朋”“友”含義有別--同門為朋,同志為友:“朋友”一詞,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謂“在家靠自己,出門靠朋友”,也是說明“朋友”的重要。人生在世,誰沒有仨倆朋友,殷秀梅一曲“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更是把“朋友”一詞推到了極致。但在中國古代,“朋”和“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朋”在古代是一個貨幣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元角分。通常是五貝為一朋,也有說十貝為一朋的。《詩·小雅·菁菁者莪》中就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把“朋”解釋為群鳥聚在一起,多少有點勉強。因過去的私塾先生大都只教三五個學生,最多也就十來個弟子,所以人們把“同學”稱為“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易·兌》曰:“君子以朋友講習。”這裡的“朋”就是“同學”之意。孔穎達疏:“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我不知道“同志”一詞是不是從孔穎達這句話得來的,但《說文解字》中把“友”解釋為“同志為友”,要比“朋”的解釋確切得多。“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兩隻右手合在一起,表示兩個人握手的意思。所以說,人們把“握手”的禮儀當作是從西方傳入的,是沒有根據的。我們的祖先在遠古時代就知道“握手”的禮儀,並把它運用到語言文字中,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據。古人不但創造了“友”字,還把交友的方法告訴後人,可謂是用心良苦。《荀子·性惡》:“擇良友而友之。”就是說交友要慎重,切勿濫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儘管“朋”“友”兩字各有所指,但大家用起來往往把它們連在一起。如《周禮·大司徒》:“聯朋友。”《論語》:“與朋友交。”劉開《問悅》:“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等等,這裡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為一體了。當然,也有用它們當中的一個字,代表它們兩個字意思的句子。《世說新語·方正》:“太丘與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還有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上文中無論是一個單字“朋”還是一個單字“友”,它們代表的都是“朋友”的意思。如今“朋友”早成一家,形影不離了。它們應該是世界上最知心、最真誠、最無私的朋友。由此看來,同學情誼比同事關係更深,因為同學時沒有太多利益關係,戰友情況與同學情誼類似,但同學之間和戰友之間也有親疏之分。而朋友關係就更復雜一些,關係最好的是閨蜜、知己和好友,不涉及利益關係的朋友又比涉及利益關係的朋友關係要深,因個人地位或金錢吸引過來的朋友都屬於利益關係朋友。同事關係和利益關係朋友隨著時間推移中也有一部分會轉換成不涉及利益的好友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破解羽毛球中對方的吊球?對方的打斜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