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木一秋蟬

    蘇軾《到昌化軍謝表》:“今年四月十七日奉被告命,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臣尋於四月十九日起離惠州……臣孤老無託,瘴癘交攻,子孫慟哭於江邊,已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上,寧許生還。

    聯絡前文,應該是:子孫們在江邊悲傷萬分,痛哭流涕,雖是生離,已做死別。小鬼們已經在海上迎接我了,怎麼還會有生還的時候啊!

    個人見解,有所錯漏勿怪!

  • 2 # 琪小琪732

    “子孫慟哭於江邊,以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上,寧許生還。”這句話選自蘇軾的《到昌化軍謝表》,作於紹聖四年(1097年),此時東坡62歲,被髮配到儋州。當時身邊僅幼子蘇過陪同渡海到海南島(儋州)。讀來真切地感受到生死離別之痛。

    紹聖四年四月,貶竄途中的蘇東坡,連續遭受“三改謫命”的迫害,被責授瓊州別駕,移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臨行前,蘇東坡在給朋友信中寫道:“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殆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當作墓”,景況相當淒涼。因為在北宋時期,海南島遠離中原,人煙稀少,文化落後,是貶謫士人的極限。初到儋耳,蘇東坡心情沉痛,於是寫出“子孫慟哭於江邊,已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上,寧許生還!”的淒涼詩句。

    蘇東坡性格爽朗超曠,特別是在侘傺失意時,常能因緣自適,跳出常人的胸懷和眼界看待事物。在儋州,他“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對於兒子蘇過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他讚不絕口,以為是“色香味皆奇絕”,其實這些不過是生活中的尋常滋味而已,但對於他當時的處境,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 3 # 光明雪

    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命運多舛,由於受北宋王朝內部新舊兩黨之間爭鬥和傾軋的牽連,晚年的蘇東坡被一貶再貶。公元1097年,來自朝廷的一紙詔書,又把時年62歲的蘇東坡從惠州貶到更加荒遠的瓊州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安置。當時的海南被稱為瘴癘之地,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由於當時瓊州當地瘴氣橫行,中原人去海南,十去九不還。在從中原去海南前,蘇東坡在給皇帝的謝表中,描述了全家人生離死別的場面:生無還期,死有餘責。……而臣孤老無託,瘴癘交攻,子孫慟哭於江邊,已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外,寧許生還。念報德之何時,悼此心之永已。俯伏流涕,不知所云。

    這兩句話就出自蘇軾給皇帝的這份謝表中,意思是說子孫們知道我此次去瓊州幾乎不可能生還,慟哭不已,已與我在江邊作生死道別,那海外的魑魅把我迎接到那裡,又怎麼可能會允許我活著回來呢。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蘇軾此次遠赴瓊州已做好了客死他鄉的充分思想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出名的想愛不能相守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