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Hen999

    首先來分析一下,士兵最重要的是什麼?沒錯,紀律。嚴明的軍紀才能讓部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但是古代還是現代紀律一直都是部隊最基礎最重要的,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們有嚴格的訓練,營養均衡的飲食,高科技的武器等,肯定不比古人差。

    沒錯,但是說的是身體素質的比較,我覺得古人更厲害,因為古人都是農民當兵的,每天運動身體素質肯定不差,而現在很多軍人生活條件好,去部隊提升自己,但是古人從小就打好了基礎,現在的人都是後期才歷練出來的,如果單挑古人也有科學系統的訓練,那麼古人肯定贏。

    你們覺得呢?時代在發現所以我們不要和古人做比較,他們值得我們尊重!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

  • 2 # 烽火觀察

    其實吧我們可能陷入了古人的一個誤區,那就是古代記載的資料通常是並不準確的。比如古代描述虎尊炮一炮射程可達數里,紅衣大炮射程可達數十里。實際情況是英軍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虎尊炮的射程近為百米都不到,而清軍射程最遠紅衣大炮號稱一炮數十里的射程,英軍記載其射程僅為1.5-2公里,換算成今天的單位最多不超過4裡。

    另外,古代動不動作戰規模就號稱上百萬,實際上僅有數十萬人。再比如說古代為了吹噓自己部隊行軍速度快,常說行軍百里以上。實際上“裡”這個單位在中國各個朝代代表的距離並不相同。比如秦代(公元前221 - 206年)一里等於415.8米;漢代(公元前205年 - 220 年)一里等於415.8米;唐代(公元618-907)一里等於323米;到了清代(公元1644 - 1911年)一里等於537-645米;民國和解放後才公佈一里等於500米。

    我們就拿唐代舉個例子,一里等於323米。行軍百里就相當於32300米=32.3公里。二戰時期,德軍在東線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中央集團軍群的精銳裝甲機械化部隊平均推進速度為每晝夜30公里,後期遭遇蘇軍頑強抵抗時,其推進速度僅能達到每晝夜7公里。在古代自己攜帶輜重主要依靠徒步步兵的推進速度超過了1300多年後的機械化德軍。從常識上考慮來看這真的可能嗎?

    而中國輕步兵有史以來記載行軍記錄的保持著是華人民志願軍第113師338團,他們在14個小時裡行軍72.5公里直插三所裡,志願軍副司令鄧華高喊:“這是奇蹟、神蹟,14小時用雙腳邊打仗邊行軍72.5公里,那還是地圖上的直線距離,這是奇蹟、神蹟!” 是的,第113師的壯舉的確是神蹟,戰神一般的中國士兵們創造了神蹟。他們走的全是山路,實際距離比地圖上的72.5公里這個數字要長得多。但是,就是這個數字,也創造了世界步兵戰爭史上空前的紀錄。因此並不是古代人比現代人身體素質更好,而是古代佔了統計單位不準和謊報資料的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年,22000公里保養都做些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