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養師翟理
-
2 # 蘇磊醫生
乍一看到這個問題,和我比較擅長的下肢靜脈病沒有關係,那就順手談談我對這種事情的理解。
問出這個問題,本身就代表著腦洞很大,腦洞大的人代表著想象力豐富,這一點提前恭喜你!你的創造力是大大的。
我們人類感受外界,主要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所以確切的說,我們評估的器官應該是眼睛,耳朵,面板,鼻子和舌頭,嘴巴並不在其中。
而我們攝入的食物,實際上是五花八門的,視覺上包括形狀和顏色,味道主要是酸甜苦辣鹹,氣味呢,就涉及到香味和臭味甚至是無味。以上這三部分是評估一種食物是否樂意吃的主要因素。
至於在題目中所提到的腹腦,其實相當於我們身體的迷走神經來控制的範圍,如果不容易理解迷走神經,那麼只需要這種神經系統,是不需要我們自身來完全控制。
打個比方說,我們去抓一樣東西,是動用我們身體的骨骼肌來促成這項運動,這時候使用的是自主神經,我們有能力去控制,抓還是不抓。
而我們吃完東西之後,肚子內的消化器官怎麼去進行消化我們是管不住的,它是在隨時隨地就進行了,儘管我們是沒有意識到這些活動,但是我們就不再飢餓了,因為血液會集中在腹腔內,頭部的血液供應減少,這個時候我們就容易犯困,這一系列的行為本身也是受我們的大腦控制,只是我們不自知而已。
至於說評估食物的營養,這似乎不太靠譜,如果一個沒有營養學知識的人和具備了充分的營養學知識的人,他們在選擇食物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具備這部分知識的人,在選擇的時候更加有底,願意選擇那些低鹽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也樂意去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而沒有這部分知識的人,就很難去選擇出更加合適的有營養的食物,因此不得不選擇本能。
這種本能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和後天的環境有關係。
比如生活在陝西會更加對面食有興趣,生活在蒙古,更加會對肉食感興趣,如果生活在廣東,一切食材好像都可以為我所用。那如果生活在印度,咖哩簡直是上天賜給的美味。因此地域文化也決定了飲食的習慣。
所以其實沒有一個單一的器官,會讓人選擇某種食物,而是綜合的多種因素的選擇。理解這種多因素的複雜,是醫生思維的必備。
元宵節,祝大家快樂!
瞭解到肚子裡好像有大量神經元用於分析食物的化學成分,如果吃了不好的東西就會讓人嘔吐,相反如果一個東西很有營養胃會不會對人作出相反的影響呢?
回覆列表
其實現在科學的研究表明,人對食物的喜好選擇不僅是食物本身的性味以及後天嬰幼兒時期食物的接觸情況,腸道內環境的健康狀況以及腸道菌群的組成也能影響人對食物的選擇。
關於健康膳食的不斷研究,帶給我們處理更多健康問題的手段和方法,用更多的方式去指導人們選擇健康膳食,並最終依賴健康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