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得一好書,甚喜,讀書之餘做些摘錄,迫不及待的拿出來分享,與君共勉《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克里希那穆提著葉文可譯教育的意義,真正的,革新我們為什麼要透過競爭來受教育?難道受教育只是為了通過幾項考試,得到一份工作嗎?還是為我們在年輕時奠定基礎,以便了解人生的整個過程?獲得一份工作來維持生計是必要的,然而這就是一切了嗎?難道我們受教育就是為了這個目的?顯然,生命並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職業而已,生命是極為廣闊而深奧的,它是一個偉大的迷,在這個浩瀚的領域中,我們更有幸生為人類。如果我們活著只是為了謀生,我們就失去了生命的整個重點。去了解生命本身,比只是準備考試、精通數學、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P4)如果你有恐懼,你永遠也不可能有智慧。任何形式的野心,不論是精神的或是物質的,都導致焦慮及恐懼。野心不能帶來清明、簡單而直接的心智,所以是不可能有智慧的。(P5)大部分的人在年級漸長時,都變得有所恐懼。我們對生活恐懼,怕失去工作,怕傳統,怕鄰居,怕丈夫或妻子的批評,怕死亡。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懼;一旦有了恐懼,便失去了智慧。(P5)生命真是美極了,它不是我們出的這些醜惡。(P5)服從社會、父母及老師的教導是很容易的,那是安全又容易的生存之道,不過那並不是生活,因為在其中存有恐懼、及死亡。(P5)如果你開始反叛,你將和所有的錯誤對立。(P5)安全的生活通常代表的是模仿,所以是活在恐懼中。教育的意義應該是幫助我們活得無懼。(P5)這個世界已經陷在無止境的戰爭中,它已經被追求權力的政客誤導,它充斥著律師、、軍人以及互相爭奪地位的野心男女。還有一些所謂的聖人,宗教的教主以及他們的追隨者,他們也想在今生或來世得到權利、地位。(P5)這是一個瘋狂的、完全混亂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和別人作對,極力想達到一個安全的位置,一個有權勢或享福的位置。這個世界被衝突的信念、階級意識、不同的國家主義、各種形式的愚蠢及殘酷所分割,而這就是你要學著去適應的世界。你被鼓勵去適應這個悲慘的社會,你的父母要你這麼做,你自己也想這麼做。(P6)如果你的心中有恐懼,你就不能探索、觀察、學習,不能深入地察覺。所以教育的意義很顯然就是消除外在及內在破壞人類思想、關係及愛的那份恐懼。(P6)如果你以印度、佛、的立場來反應,你的反應就受到限制,因此根本就不算是反應。你的心中必須沒有恐懼(當你不以印度或資本主義者的身份來思考,而是站在一個想解決問題的完整之人的立場時,你才能充分而確切地反應)。(P7)你一旦不再有野心,不再汲汲營營,不再執著於安全感,才能迎接挑戰,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P7)我們對言辭都太聰明瞭,我們以為提出解釋就已經解決了問題。(P8)
近日得一好書,甚喜,讀書之餘做些摘錄,迫不及待的拿出來分享,與君共勉《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克里希那穆提著葉文可譯教育的意義,真正的,革新我們為什麼要透過競爭來受教育?難道受教育只是為了通過幾項考試,得到一份工作嗎?還是為我們在年輕時奠定基礎,以便了解人生的整個過程?獲得一份工作來維持生計是必要的,然而這就是一切了嗎?難道我們受教育就是為了這個目的?顯然,生命並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職業而已,生命是極為廣闊而深奧的,它是一個偉大的迷,在這個浩瀚的領域中,我們更有幸生為人類。如果我們活著只是為了謀生,我們就失去了生命的整個重點。去了解生命本身,比只是準備考試、精通數學、物理或其他科目要重要多了。(P4)如果你有恐懼,你永遠也不可能有智慧。任何形式的野心,不論是精神的或是物質的,都導致焦慮及恐懼。野心不能帶來清明、簡單而直接的心智,所以是不可能有智慧的。(P5)大部分的人在年級漸長時,都變得有所恐懼。我們對生活恐懼,怕失去工作,怕傳統,怕鄰居,怕丈夫或妻子的批評,怕死亡。大半的人都有不同形式的恐懼;一旦有了恐懼,便失去了智慧。(P5)生命真是美極了,它不是我們出的這些醜惡。(P5)服從社會、父母及老師的教導是很容易的,那是安全又容易的生存之道,不過那並不是生活,因為在其中存有恐懼、及死亡。(P5)如果你開始反叛,你將和所有的錯誤對立。(P5)安全的生活通常代表的是模仿,所以是活在恐懼中。教育的意義應該是幫助我們活得無懼。(P5)這個世界已經陷在無止境的戰爭中,它已經被追求權力的政客誤導,它充斥著律師、、軍人以及互相爭奪地位的野心男女。還有一些所謂的聖人,宗教的教主以及他們的追隨者,他們也想在今生或來世得到權利、地位。(P5)這是一個瘋狂的、完全混亂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和別人作對,極力想達到一個安全的位置,一個有權勢或享福的位置。這個世界被衝突的信念、階級意識、不同的國家主義、各種形式的愚蠢及殘酷所分割,而這就是你要學著去適應的世界。你被鼓勵去適應這個悲慘的社會,你的父母要你這麼做,你自己也想這麼做。(P6)如果你的心中有恐懼,你就不能探索、觀察、學習,不能深入地察覺。所以教育的意義很顯然就是消除外在及內在破壞人類思想、關係及愛的那份恐懼。(P6)如果你以印度、佛、的立場來反應,你的反應就受到限制,因此根本就不算是反應。你的心中必須沒有恐懼(當你不以印度或資本主義者的身份來思考,而是站在一個想解決問題的完整之人的立場時,你才能充分而確切地反應)。(P7)你一旦不再有野心,不再汲汲營營,不再執著於安全感,才能迎接挑戰,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P7)我們對言辭都太聰明瞭,我們以為提出解釋就已經解決了問題。(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