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77391630416
-
2 # 我服了名字都被佔用了
解答:填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籍貫的意思:
籍貫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貫原則上一般從父,個別特殊情況從母系的,原籍地是原來的籍貫。
擴充套件資料:戶籍地並不一定是這個人的祖籍地或籍貫地,尤其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和某些在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建設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發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貫地不是戶籍地,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開放後或在中國的計劃經濟時代按照當時國家的分配從外地遷移或近代時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幾千年來的中國的傳統的說法,籍貫是祖籍地的一種表述,這是戶籍與籍貫不同的地方。籍貫一般從父系,個別從母系的;從祖籍,祖籍是指祖輩的長久居住地,按地域劃分。
《辭海》中,“籍”指登記隸屬關係的簿冊;隸屬關係指的是:代表個人的身份;代表個人對國家、組織的隸屬關係。
“貫”:指原籍,出生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唐鈞,自1986年開始從事社會政策研究,對中國戶籍制度有較深瞭解。
唐教授說,籍貫是有中國特色的。“據我所知,國外的戶口本是沒有籍貫的,只填寫出生地。港澳臺地區也填出生地了,我們出國用的護照,也只有出生地,沒有籍貫。”
中國的戶籍制度始於周朝。傳統戶籍制度與土地直接聯絡,以家庭為本位,將勞動人民牢牢限制於土地之上。一般人不能隨便脫籍。
民國以後,戶籍制度中剔除了有關“籍”的規定,各階層的人可以自由選擇職業、自由遷徙。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人口流動重新限制,公安部門改以農業和城鎮戶口的形式管理人口,代替了“籍”的作用。籍貫逐漸成為一個地域屬性,即僅指你是什麼地方的人。
改革開放後,人員因工作、上學開始大量流動,在這些人的後代身上,籍貫甚至連地域屬性的功能也沒有了。
唐教授說:“籍貫與年齡、性別、學歷一樣,是一項個人資訊,只能算是傳統戶籍制度的遺留產物,沒有多大意義。”
籍貫在現實生活中起過什麼作用?
唐教授認為,在現代社會,填寫籍貫沒有填寫出生地來得實用。
“通過出生地,我們可以查到一個人出生的醫院、出生的時間,瞭解他成長的環境,可是籍貫卻做不到。”唐教授說。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王平博士說,籍貫是一個農耕經濟概念,在現代國家,籍貫不會對公民的選舉權、工作權、受教育權利產生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