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小探

    1874年,日本侵略臺灣,震動清廷,籌辦海防之議由是而起。總理衙門奏請“先就北洋創設水師一軍”。

    1875年5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奏命督辦北洋事宜,開始向國外購買船艦,70年代主要是英國,從80年代起,逐漸轉向德國。

    1876年起,又陸續派遣海軍生員分赴英、法學習海軍。後在天津設立海軍營務處,辦理海軍事務;設立水師學堂,聘用英、德洋員培養海軍人才。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設立海軍衙門,派醇清王奕譞總理海軍事務,慶郡王奕劻及李鴻章為會辦,善慶、曾紀澤為幫辦。實權操於李鴻章之手。李借整頓海軍之名,加速購置船艦槍炮,擴充北洋海軍。但因西太后移海軍經費3000萬兩修建頤和園,致使1888年後,停置艦船,1891年後, 又停購軍火。

    1888年,制定《北洋海軍章程》,10月,北洋成軍,共有新舊大小船艦25艘,官兵4000餘人,以淮系將領丁汝昌為提督。英人琅威理任總教習。劉步蟾、林泰曾、方伯謙、鄧世昌等人分任各艦管帶(即艦長)。但軍事訓練由英,德兩國教習操縱。李鴻章還在旅順口、大連灣、威海衛等地佈置防務和修築炮臺、船塢。旅順、威海成為北洋海軍兩個主要基地。

    在1894年中日甲午黃海海戰中,雙方艦隻互有折損。1895年1月,當日軍從榮成灣登陸,水旱兩路夾擊威海時,李鴻章嚴令避戰保船,致使北洋海軍被困威海,坐以待斃,2月全軍覆沒。此後雖曾購置一些艦船,仍保留北洋水師名義,設有統領等官,但已不成軍。

    1909年(宣統元年)清廷成立籌辦海軍事務處,沿海各艦隊改為巡洋艦隊和長江水師,北洋海軍名義遂被取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達摩院真的緩解了阿里的技術焦慮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