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蟬鳴鴻運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這麼說的人對丁汝昌並不瞭解,起碼不是很瞭解。這樣說丁汝昌主要是因為在甲午戰爭慘敗之後,一些人就把戰敗的責任推到了丁汝昌是陸軍出身的身上。丁汝昌作為北洋水師提督,作為軍事主官他對戰敗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他不應該負最主要的責任。
丁汝昌最初是加入太平軍的,但是後來知道大勢已去的太平軍,丁汝昌決定靠湘軍。並且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表現的相當英勇頑強。到後來受到李鴻章的青睞。在1879丁汝昌正式“加入海軍”,並派其率領林泰曾,鄧世昌去英國訪問並接收超勇,揚威兩艦。覲見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拜訪了英國海軍司令和高階軍官,並與當時一些著名的軍艦設計師會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借赴英的機會,丁汝昌特意繞道德國,參觀了建造中的“定遠艦”。就這樣,未曾接受過海軍軍事教育的丁汝昌,在遊歷的過程中增加了許多海軍軍事見聞。增長了許多見識,拓展了眼光。
光緒八年(1882年)六月,北韓王朝京城爆發壬午兵變,國內局勢大亂,日本政府決定藉機出兵北韓。清政府派丁汝昌率“威遠”、“超勇”、“揚威”等艦開赴北韓,用以觀察局勢和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其實就是對日本的戰略威懾。奈何當時日本的主力軍艦,並沒有清政府的主力軍軍那麼強大。所以日本當時並沒有動手。干涉北韓內政這一幕在1894年再一次上演,那時候的日本聯合艦隊已經發展壯大,成為能夠與北洋水師決戰的一支海軍力量。所以,1894年日本終於能夠與北洋水師抗衡,最後它選擇了動手,其結果大家也知道了。 其實在1882年的時候,在丁汝昌率領的北洋水師,對日本形成的有效的戰略威懾,包括到1888北洋水師正式成立的時候去對日本的訪問,也同樣達到了戰略威懾的目的。所以對海軍軍事威懾,所以丁汝昌對海軍軍事戰略威懾,他已經玩了一套一套、嫻熟於心。所以丁汝昌在1894年的時候認為日本也會像1882年的時候會被威懾而停止軍事幹預,但是此時他的判斷失誤。但是這樣並不能怪丁汝昌,因為整個清政府上層高層病並沒有與日本動手的打算,所以北洋水師從一開始就是一支戰略威懾的軍事力量。當對手弱於你的時候,戰略威懾能達到一定的目的,但是當對手強於你的時候,這個戰略威懾就失去了作用。
丁汝昌自殺後屍體運出時日本海軍曾甲板列隊致意這位對手。到清政府卻將責任全部推給丁汝昌,最後將他鞭屍
回覆列表
就算海軍名將來領導當時的北洋艦隊都不行!清軍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直處於外交無力,體制改革不成功.國防工業全靠買買買,就算在有殺敵保國的將領也會被種種原因牽制!這時的大清國內民眾對這些戰爭更認為是滿清人的事,無國家意識!單靠腐朽沒落的滿清後裔支撐不了大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