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引導老師。
引導孩子玩很多人認為很簡單嘛,教孩子玩好不好做嗎?但事實上現在很多父母引導孩子玩的方法是錯誤的。
控制性父母,在孩子玩的過程中喜歡命令、威脅孩子,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沒有責任感;
放縱型的父母,孩子玩的過程中不予理會孩子的各種行為,導致孩子沒有社會規則意識,缺乏約束和規矩。
還有一類父母表現出忽視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摔倒了哭,父母一邊把孩子抱起來一邊說沒事的,摔一下也沒有破,不疼。還有家有二胎的,忽視哥哥的感受:’你是哥哥,你應該讓著弟弟’。父母這樣的做法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直面痛苦,孩子再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性格特徵。
再有一類父母,在孩子玩的過程中採取用獎勵和懲罰的形式哄騙嚇唬孩子,經常這樣孩子們會出現不守規矩,甚至有暴力解決問題的現象發生。
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自行對照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上述行為。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去玩呢?
各位家長應該認真的聽好了!
引導幫助去玩應該用情感引導的方式。
無論孩子在玩的過程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應該用情感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學習成長。
我同事的兒子(二狗情),兩歲半,有一次在朋友家玩,小朋友們都在玩小汽車模型,二狗情看到朋友的女兒豆豆拿了一輛粉色救護車,他特別想要,沒有任何考慮伸手就搶走了豆豆的玩具,豆豆不高興又搶了回來,並趕緊藏到了媽媽懷裡,二狗情的媽媽也在旁邊看著,此時二狗情不罷休,追到朋友懷裡,按住豆豆的手硬是把粉色救護車搶了過來,二狗情的媽媽什麼都沒有說,只是笑了笑當做沒看見。而我朋友豆豆媽媽也只能尷尬的和豆豆解釋說:等一會二狗情不玩了咱們再玩吧。就在這一舉一動中,旁邊的一個4歲小朋友Leo小朋友說話了,他走到二狗情旁邊冷靜的和二狗情說:“二狗情,我知道你很想玩粉色救護車,但是那輛車是豆豆先拿的,你應該等豆豆不玩完了再拿過來玩,不應該搶她手裡的玩具,這樣很不禮貌”。一番話下來,二狗情把玩具還給了豆豆還和豆豆說了對不起,他的媽媽也不好意思的附和著。
這個例子裡真實的反映了忽視孩子感受型和放縱型兩類父母,而Leo身上卻讓我們看到了正確情感引導的作用。
在引導孩子玩的過程中正確的情感引導可以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情感,可以促進家長孩子之間的溝通,孩子也能學會忍耐,逆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也能在玩的過程中更好的結交新朋友,還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感情。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引導老師。
引導孩子玩很多人認為很簡單嘛,教孩子玩好不好做嗎?但事實上現在很多父母引導孩子玩的方法是錯誤的。
控制性父母,在孩子玩的過程中喜歡命令、威脅孩子,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沒有責任感;
放縱型的父母,孩子玩的過程中不予理會孩子的各種行為,導致孩子沒有社會規則意識,缺乏約束和規矩。
還有一類父母表現出忽視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摔倒了哭,父母一邊把孩子抱起來一邊說沒事的,摔一下也沒有破,不疼。還有家有二胎的,忽視哥哥的感受:’你是哥哥,你應該讓著弟弟’。父母這樣的做法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直面痛苦,孩子再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性格特徵。
再有一類父母,在孩子玩的過程中採取用獎勵和懲罰的形式哄騙嚇唬孩子,經常這樣孩子們會出現不守規矩,甚至有暴力解決問題的現象發生。
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自行對照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有上述行為。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去玩呢?
各位家長應該認真的聽好了!
引導幫助去玩應該用情感引導的方式。
無論孩子在玩的過程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應該用情感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學習成長。
我同事的兒子(二狗情),兩歲半,有一次在朋友家玩,小朋友們都在玩小汽車模型,二狗情看到朋友的女兒豆豆拿了一輛粉色救護車,他特別想要,沒有任何考慮伸手就搶走了豆豆的玩具,豆豆不高興又搶了回來,並趕緊藏到了媽媽懷裡,二狗情的媽媽也在旁邊看著,此時二狗情不罷休,追到朋友懷裡,按住豆豆的手硬是把粉色救護車搶了過來,二狗情的媽媽什麼都沒有說,只是笑了笑當做沒看見。而我朋友豆豆媽媽也只能尷尬的和豆豆解釋說:等一會二狗情不玩了咱們再玩吧。就在這一舉一動中,旁邊的一個4歲小朋友Leo小朋友說話了,他走到二狗情旁邊冷靜的和二狗情說:“二狗情,我知道你很想玩粉色救護車,但是那輛車是豆豆先拿的,你應該等豆豆不玩完了再拿過來玩,不應該搶她手裡的玩具,這樣很不禮貌”。一番話下來,二狗情把玩具還給了豆豆還和豆豆說了對不起,他的媽媽也不好意思的附和著。
這個例子裡真實的反映了忽視孩子感受型和放縱型兩類父母,而Leo身上卻讓我們看到了正確情感引導的作用。
在引導孩子玩的過程中正確的情感引導可以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情感,可以促進家長孩子之間的溝通,孩子也能學會忍耐,逆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也能在玩的過程中更好的結交新朋友,還能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