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某華南985高校某學院第一位非全上線考生。
非全怎麼樣?簡潔的回答這個問題:真的不怎麼樣。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不認可。
老IN我心中一陣驚喜,終於有人知道非全的是什麼了?他們會說:就是那種在職研究生,應該不難考吧,沒有專業課,工程碩士還是mba那種吧,給給錢就ok了。
我:呵呵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果說所有人都知道“非全研究生”是最近幾年改革的新產物,其考試要求和培養要求跟全日制一樣苛刻,只是還沒有畢業生,需要再觀望幾年看看效果是“客觀公正”的話。現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生還沒出孃胎,就已受到的歧視:多數人這種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認識,依然停留在跟以前的在職研究生一樣。混學歷,不認可,依然是現在的主流。
第二、很難考
很難想象一個已經丟了書本十年的人,要重新拿起高等數學,微機原理等大學就可能掛過科的科目,再去跟全日制的年輕俊男俊女們比拼應試能力,有些人可能寶刀未老英語水平因為工作常用的緣故有一定保持,剩餘的估計連極限的定義都忘記了。下圖是老IN本人當時拍下的半年內研究生複習的書籍:
第三、成本高
這裡所說的成本,並不是花的錢。這裡的成本,指的是時間投入的機會成本,同樣的時間,相當於你每天6個小時,要集中精力完成某個專業的學習,老IN曾算過一筆賬,如果用著6個小時去天天悟空答題,可能半年時間過後,就變成了一個小V,試問如果都成為了一個小V,你還要考研究生嗎?
第四、很混亂。
現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經成為部分學校全日制研究生的備選,如果複試分數進不了全日,就果斷調劑到非全,跟全日制的一起上課。更有學校直接將非全研究生作為全日制研究生的一個擴招渠道,直接鼓勵全日制的轉過去。
怎麼聯絡學校?就如同我的同事笑話老IN我一般:你就跟個私生子一樣,沒人理。
是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基本發出來的通知,都可能會忘記考慮“非全日制”這個私生子群體。多數學校都要打電話去研招辦,如果想知道詳情,
研招辦的官方回答為:“這個學院才知道。”
然後就繼續打電話給學院。
學院可能的回答是:“這個我們還沒決定。”有趣的就是老IN我這邊要考的學院,打電話只是說複試之後先不確定導師,但是什麼時候確定呢,學院研招辦回覆:不知道。
我:呵呵。
看到這裡的觀眾老爺可能就怒了,你扯這麼多不好,那你為什麼還考呢?
可能有些傻人就只有堅持傻人的道路吧。
看我這堅定的眼神:
利益相關:某華南985高校某學院第一位非全上線考生。
非全怎麼樣?簡潔的回答這個問題:真的不怎麼樣。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不認可。
老IN我心中一陣驚喜,終於有人知道非全的是什麼了?他們會說:就是那種在職研究生,應該不難考吧,沒有專業課,工程碩士還是mba那種吧,給給錢就ok了。
我:呵呵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果說所有人都知道“非全研究生”是最近幾年改革的新產物,其考試要求和培養要求跟全日制一樣苛刻,只是還沒有畢業生,需要再觀望幾年看看效果是“客觀公正”的話。現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生還沒出孃胎,就已受到的歧視:多數人這種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認識,依然停留在跟以前的在職研究生一樣。混學歷,不認可,依然是現在的主流。
第二、很難考
很難想象一個已經丟了書本十年的人,要重新拿起高等數學,微機原理等大學就可能掛過科的科目,再去跟全日制的年輕俊男俊女們比拼應試能力,有些人可能寶刀未老英語水平因為工作常用的緣故有一定保持,剩餘的估計連極限的定義都忘記了。下圖是老IN本人當時拍下的半年內研究生複習的書籍:
第三、成本高
這裡所說的成本,並不是花的錢。這裡的成本,指的是時間投入的機會成本,同樣的時間,相當於你每天6個小時,要集中精力完成某個專業的學習,老IN曾算過一筆賬,如果用著6個小時去天天悟空答題,可能半年時間過後,就變成了一個小V,試問如果都成為了一個小V,你還要考研究生嗎?
第四、很混亂。
現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經成為部分學校全日制研究生的備選,如果複試分數進不了全日,就果斷調劑到非全,跟全日制的一起上課。更有學校直接將非全研究生作為全日制研究生的一個擴招渠道,直接鼓勵全日制的轉過去。
怎麼聯絡學校?就如同我的同事笑話老IN我一般:你就跟個私生子一樣,沒人理。
是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基本發出來的通知,都可能會忘記考慮“非全日制”這個私生子群體。多數學校都要打電話去研招辦,如果想知道詳情,
研招辦的官方回答為:“這個學院才知道。”
然後就繼續打電話給學院。
學院可能的回答是:“這個我們還沒決定。”有趣的就是老IN我這邊要考的學院,打電話只是說複試之後先不確定導師,但是什麼時候確定呢,學院研招辦回覆:不知道。
我:呵呵。
看到這裡的觀眾老爺可能就怒了,你扯這麼多不好,那你為什麼還考呢?
可能有些傻人就只有堅持傻人的道路吧。
看我這堅定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