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
2 # 好人莫西幹
首先我們要明確長城的類別!
長城主要分為“秦長城”和“明長城”!
下面介紹“秦長城”。
我們要牢記,秦長城是我們的驕傲!秦長城是一種為了擴張而建立起來的!它是為了鞏固從匈奴那裡佔領的土地而建立的!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啊!
明長城呢,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這個長城建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它沒有對外擴張的思想,是一種比較消極的思想。
所以,我們要明確這兩點,眼前看到的是明長城,而要以秦長城為傲!
-
3 # 郎世巍
通俗點講,古代的長城不僅僅用來防禦,而且也是傳播戰爭資訊的橋樑!怎麼形容呢?就好比那個時代擁有長城的朝代就擁有了現在這個時代的核武器一般,有威懾力的同時也有防禦力。
一、長城,在古代當時騎兵為強勢兵種的歷史條件下,做為以步兵為主力兵種,沒有強大的騎兵優勢的中原王朝,為抵禦北方強悍的“馬背民族”侵擾,當然是十分必要、十分有效的實用軍事價值。
自秦朝大規模修築萬里長城,後世朝代多仿效,加固增修長城,以抵禦長期存在的北方“馬背民族”的侵擾。
二、當然,在歷史上,也有些朝代不加固增修長城的,例如唐朝、元朝等國勢強盛的朝代,軍事實力強大,開疆擴土,北方疆域遠遠越過長城以北,長城並非北方邊地,長城而是屬於有效掌控的內地區域,顯然就根本沒有必要加固增修長城了。
三、要知道,做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非常人可比,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萬里長城,抵禦北方遊牧的“馬背民族”的侵擾,騎兵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優勢,十分明顯,對於中原王朝步兵為主的軍隊,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四、因而,在秦朝以後的朝代,莫不是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增修加固、延長長城,明朝時的長城東抵鴨綠江畔的丹東附近,現存“虎山長城”可鑑,抵禦來自北方“馬背民族”的侵擾,成為鞏固北方邊防的一項重要的、必須的軍事工程。
五、但是,加固增修長城,也不是普遍真理,也有的朝代例外,也有不修長城的,戰略效果更好。
歷史上,“明修城,清修廟”,到了大清帝國,汲取歷史經驗,採用兵法中的上上“攻心為上”的戰略,對塞外等“馬背民族”,採用聯姻、尊重宗教信仰等攻心戰術,在京城、政治活動中心承德等處,針對“馬背民族”的宗教信仰,修建聯絡“馬背民族”宗教信仰的喇嘛教等寺廟建築四十餘座,北京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尤以承德外八廟為代表。
承德外八廟,典型的藏傳佛教喇嘛教建築普陀宗乘之廟,號稱小布達拉宮
北京喇嘛教建築雍和宮
你說,都說,清王朝昏庸,“明修城,清修廟”,這一招還是很明智的高招吧!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