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廖丹說短影片直播電商

    傳統電商陷入困局

    資訊不對稱:傳統電商屬於人找貨的行為。對於網購行為而言,平臺和使用者之間存在明顯的資訊不對稱。

    例如:由於網購使用者對貨物看不見、摸不著、感受不到,因此只能透過單薄的圖文描述以及使用者評價來推斷產品的質量,因而在這背後也催生了淘寶等平臺的刷單現象,進一步加劇了買賣雙方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想想我們在生活中是否買過圖文不符的商品?

    運營成本大:首先是過高的流量成本和獲客成本。以淘寶網為例:

    當流量紅利消退,商家獲取使用者成本越來越高,商家不得不花高昂的費用向超級電商平臺購買流量,獲取客戶。

    互動性較弱,轉化效率低:傳統電商使用者更加註重商品的價格和品質,從而導致使用者留存率低,粘性弱,最終導致轉化效率低。

    網民規模的迅速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社交電商的崛起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及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與此同時,智慧手機的普及及社交應用的廣泛使用促使我們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中心,以網狀結構、社交化的形態,與他人產生交集。所以這時候出現了社群、社群、社交網路的平臺,透過這些平臺,大家得以透過社交工具去聯絡身邊的親朋好友,拓展自己的人脈關係。

    據資料統計,截止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人,2018上半年新增網民數量為2968萬人,與2017年相比增長3.8%,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7.7%。在手機網民方面,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88億人,2018上半年新增手機網民數量為3509萬人,與2017年相比增長4.7%。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機網民佔網民數量的比重持續攀升,2018年佔比已高達98.3%。

    社群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

    社交電商最明顯的優勢便是去中心化,試想一下,我們看到好友分享的購物資訊後直接下單,也將我們發現的好商品分享在朋友圈,在整個過程中,統一的流量入口並不存在,而在傳統電商時代,流量其實是被幾大巨頭牢牢把控的,社交電商中,“朋友”或“社群”才是核心,社群玩得溜,流量成本幾乎為零,這使得更有的企業獲得了生存機會。

    據2018年8月移動應用APP1000強名單顯示:進入榜單前十名分別為微信、QQ、愛奇藝、手機淘寶、騰訊影片、搜狗輸入法、支付寶、新浪微博、百度和優酷。其中,微信穩居榜首,月度獨立裝置為為106487萬臺,環比增增長0.4%,其巨大的使用者流量為社交電商奠定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二代有6座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