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說呢?兩位都是武聖!姜子牙被稱為第一代武聖,而現在關二爺也是公認的武聖。
但是要是從貢獻上來說姜太公是可以完爆關羽的。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姜太公就是這個開天闢地的人,後來歷代的典籍都承認姜太公的歷史地位,而且,儒家、兵家、縱橫家、法家都追認太公為鼻祖,號稱“百家宗師”。而關羽僅僅是三國一著名武將,並無兵家思想流傳下來。下面詳細對比下:
既然是武聖人,就先看下“武”:
姜太公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滅商的牧野之戰了,當時姜太公是周的軍事統帥,兵力大概是300戰車,3000精銳,約2萬多左右的步兵,再加上各路趕來的會盟軍隊,總數約有4萬5千人。而另一邊商紂王的軍隊人數記載有兩種,一說是70萬人,一說是17萬人,感覺當時那個年代集齊70萬人的軍隊不太可能,就採用17萬人的說法吧,但是即便這樣也是姜太公率領的軍隊人數的3倍以上,而且是守勢,且在自己腹地作戰,而姜太公那邊還沒部署好就遇上了暴雨,士氣大降,好在姜子牙動員大會開的好,提振了士氣,所以說天時地利人和,紂王佔了天時地利,而姜太公只佔了人和。但是紂王那邊並非沒有問題,因為姜子牙來的太快,類似偷襲,所以紂王沒有時間調集軍隊,匆忙之中,武裝了大批的俘虜和奴隸。這些人幾乎沒啥戰鬥力,後來的大面積反水也證明了。姜太公一擊必中,沒有給紂王翻身的機會。一舉滅商興周。
關羽主要的戰役自然是襄樊之戰了,因為《三國演義》的普及,事件基本都清楚,前期轟轟烈烈,關羽鋒銳無人能當,但是碰到善守的曹仁,拒守樊城,寧死不退,關羽也實在無可奈何,雖然依靠天時地利俘虜了于禁七軍,俘殺了龐德,威震天下,但是後方被東吳呂蒙偷襲,轉瞬間就無所依存,身首異處。從這方面來說,姜太公好過關公太多,姜太公可是活了將近140歲,善終。
再來看下“聖人”:
何為聖人?思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大善之人。比這方面感覺就有點欺負關二爺了,關二爺雖然熟讀《春秋》,但是學的更多的是“義”,而且關羽之所以能被稱為“武聖人”靠的主要也是忠義,而非武和功。當然關二爺留下的軍事思想就不多了。姜太公當然也是忠義的代表,但是蓋世的武和功掩蓋了姜太公其他閃光點。姜太公能被後來數個思想流派尊為宗師,其思想之影響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呢,姜太公歷代都是被尊為武之第一的,武聖人之名當得起。關羽忠義之心可昭日月,忠義之化身,在絕對的“忠”和“義”之下,“武”對關二爺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二爺憑“忠義”當選武聖人也無不可。
要怎麼說呢?兩位都是武聖!姜子牙被稱為第一代武聖,而現在關二爺也是公認的武聖。
但是要是從貢獻上來說姜太公是可以完爆關羽的。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而姜太公就是這個開天闢地的人,後來歷代的典籍都承認姜太公的歷史地位,而且,儒家、兵家、縱橫家、法家都追認太公為鼻祖,號稱“百家宗師”。而關羽僅僅是三國一著名武將,並無兵家思想流傳下來。下面詳細對比下:
既然是武聖人,就先看下“武”:
姜太公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滅商的牧野之戰了,當時姜太公是周的軍事統帥,兵力大概是300戰車,3000精銳,約2萬多左右的步兵,再加上各路趕來的會盟軍隊,總數約有4萬5千人。而另一邊商紂王的軍隊人數記載有兩種,一說是70萬人,一說是17萬人,感覺當時那個年代集齊70萬人的軍隊不太可能,就採用17萬人的說法吧,但是即便這樣也是姜太公率領的軍隊人數的3倍以上,而且是守勢,且在自己腹地作戰,而姜太公那邊還沒部署好就遇上了暴雨,士氣大降,好在姜子牙動員大會開的好,提振了士氣,所以說天時地利人和,紂王佔了天時地利,而姜太公只佔了人和。但是紂王那邊並非沒有問題,因為姜子牙來的太快,類似偷襲,所以紂王沒有時間調集軍隊,匆忙之中,武裝了大批的俘虜和奴隸。這些人幾乎沒啥戰鬥力,後來的大面積反水也證明了。姜太公一擊必中,沒有給紂王翻身的機會。一舉滅商興周。
關羽主要的戰役自然是襄樊之戰了,因為《三國演義》的普及,事件基本都清楚,前期轟轟烈烈,關羽鋒銳無人能當,但是碰到善守的曹仁,拒守樊城,寧死不退,關羽也實在無可奈何,雖然依靠天時地利俘虜了于禁七軍,俘殺了龐德,威震天下,但是後方被東吳呂蒙偷襲,轉瞬間就無所依存,身首異處。從這方面來說,姜太公好過關公太多,姜太公可是活了將近140歲,善終。
再來看下“聖人”:
何為聖人?思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大善之人。比這方面感覺就有點欺負關二爺了,關二爺雖然熟讀《春秋》,但是學的更多的是“義”,而且關羽之所以能被稱為“武聖人”靠的主要也是忠義,而非武和功。當然關二爺留下的軍事思想就不多了。姜太公當然也是忠義的代表,但是蓋世的武和功掩蓋了姜太公其他閃光點。姜太公能被後來數個思想流派尊為宗師,其思想之影響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呢,姜太公歷代都是被尊為武之第一的,武聖人之名當得起。關羽忠義之心可昭日月,忠義之化身,在絕對的“忠”和“義”之下,“武”對關二爺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二爺憑“忠義”當選武聖人也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