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食色,性也。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少不了一日三餐。特別是在舊社會,普通百姓就圖個溫飽。但皇帝家就不一樣了,吃飯是有很多講究的。那麼,有誰知道清朝的皇帝吃飯有什麼講究嗎?
8
回覆列表
  • 1 # 閒聊百城匯

    宮廷裡飲食跟北方很相似,只是在禁止吃牛肉,因為牛被當作農牧社會中一種重要的勞力,另外滿洲人主要是吃麵食,菜的各種做法,煎炒蒸炸應有盡有,宮廷吃飯採用分餐制,即不是一個盤子大家夾菜的形式。

    其他皇帝不知道,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極其沒有地位,一年只能跟自己的皇后一起吃兩頓飯,就是兩個人生日的時候.....

  • 2 # 鄧海春

    清代距離現代比較近,所以記載也多。我擇取幾點聊一聊:

    清代宮廷的膳事機構主要是由總管內廷事務的內務府下設御膳房、御茶房、內餑餑房、酒醋房和菜庫等機構組成,負責供應宮中皇帝、后妃、皇子、福晉及內廷官員飲食,辦理筵宴酒席等事。

    清代御膳的口味與前代不同,比如在野味的喜好上。

    清入關前,滿族長期生活在山鄉澤國,善於漁獵是其民族特點,白山黑水之間的飛禽、野獸、魚蝦一直是他們的重要食物。世代相繼,形成了喜食野味的習俗。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時代的宮廷食品及各種宴會的食品中,野味佔有重要地位。如崇德元年(1636)初,在後金改號為清的典禮宴席上,除羊、豬、雞、鴨、鵝等家畜家禽肉外,還有虎、熊、公野豬、狍、獐、鹿、山雞、野鴨等野獸、飛禽及各種魚類。

    這些野味的烹飪,最初比較簡單,多為大塊的獸肉或整雞、整鴨等煮、蒸、燒或烤,然後置大盤中,用刀割食。入關後,受漢族烹飪技術影響,烹製日益精細。在清宮筵宴中就有許多野味名菜。如:扒犴達罕鼻子、紅煨熊掌、烤飛龍、飛龍湯、冰糖哈什螞油、爆鹿脯、汆鹿丸子、燒鹿筋、清湯鹿尾、烤狍肉、燒野豬肉、炒野雞絲等。上圖鹿尾

    宮中野味主要靠各地交進。例如:盛京將軍,每年額交鹿780只,狍210只,鹿尾、鹿舌各2000個,鹿筋100斤,其他鹿腸肚、狍腸、熊、野豬、野雞、樹雞、獐狍背什骨、虎威骨、虎脛骨等,均無定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和張家口外牛羊群總管、達裡岡羊群總管等,每年必交定量的鹿尾、野豬、鱸魚、細鱗魚、野雞和樹雞等。蒙古王公每年也要進獻許多煺羊、黃羊、鹿尾和野豬等。此外,各地莊頭、園頭每年也要交定量的野味,如:三旗果園頭,每年額交野雞3000只;王多羅樹牲丁,每年額交鹿120只、鹿尾120個、鹿肉乾2700把。每年各處進貢的野味雖然很多,但仍不敷宮中需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每一次過年都要發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