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曉南嶺
-
2 # 望仔潮社
一直都很喜歡聽相聲,因為相聲跟觀眾是有互動的,不同於觀看小品,看相聲的觀眾是有代入感的。近幾年相聲的發展很好,本是茶館休閒消遣的小節目,如今搬上了大舞臺,甚至是五千人的大體育館。其實相聲發展的這麼好,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郭德綱。
在以前,相聲很受小品的打壓,在每年的春晚上,小品也是重頭戲,近幾年,相聲的分量明顯變重了。而且最近由郭老師主持的熱播綜藝《歡樂喜劇人》中就有很多相聲演員參賽,這和郭老師的支援是分不開的。相聲的形式很簡單,有單口、對口、群口,我們常見的是對口相聲,兩個演員身著青衫,一逗一捧,一方桌子,一塊兒醒目,手拿摺扇或手帕,並沒有多餘的裝備,靠兩張嘴就逗得觀眾大笑。
我原本理解的相聲很簡單,就像兩個人在臺上講笑話,但後來看了郭德綱的一段採訪,對相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聲的入門很容易,不講究什麼學歷,但是門檻低並不意味著誰都能成為相聲演員,說相聲的功底要很深,“說、學、逗、唱”並不容易。經常聽相聲的會發現,德雲社的相聲演員經常會以相聲常識為節目主題,比如他們常掛在嘴邊的“相聲四門功課”,“臺上五大小,臺下立規矩”,“相聲貫口”等,德雲社的這種做法無形中給了觀眾一把衡量標準的直尺,讓觀眾分辨演員的水平,優勝劣汰,自然就會提高演員們的憂患意識,從而努力提升自身的水平。
郭德綱曾經說,證明你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獲獎經歷說了不算,身份地位說了不算,只有商演才能證明你是個真正的相聲演員。因為相聲本身就是為觀眾服務的,郭老師也經常說,這些買票看他們演出的觀眾都是衣食父母,觀眾的肯定才是最有力的說明,否則,就算是一級演員,一直端著架子,觀眾也是不會買賬的。
但是也有人說郭德綱的這一標準太絕對了,觀眾的選擇固然重要,但藝術上的敏感度並不是觀眾所具有的,一直跟隨大眾的藝術難免會落入俗套。然而相聲本就是從民間發揚起來的,紮根於民間,透過詼諧的敘述諷刺社會的醜惡現象,反應真實生活,若此時強調相聲的雅緻和教育意義,那相聲就不再是相聲了。
回覆列表
我不是相聲演員,只是從我瞭解到的角度回答下這個問題。
首先你得喜歡相聲,這行你不喜歡真心走不下去。有這個心之後,看你是想登大臺還是演演餬口,不去某社的情況下(能進去就不需要考慮這麼多問題了,好好學盼著能出頭就行)登大臺你就先琢磨拜師,拜誰,有啥門路,拜完這師傅能幫你到哪兒。要是單純就想當演員完成個夢想也好,餬口也罷,就先琢磨學藝,雖然學藝也得拜師,但是這個和上面那個考慮的就完全不同了,你想登大臺,本身沒門路背景,只能琢磨掛名,可能掛名都找不到人,餬口的話就踏踏實實找個人教你點能耐,早出去闖闖。
有行內的朋友們可以詳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