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人情那麼不屑?
16
回覆列表
  • 1 # 木林森94542336

    有沒有感覺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吧,年味是從來都沒變過的,變的是長大的心,小時候盼著過年是有壓歲錢,有煙花炮竹,有糖果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大家都成年了,成家了,即使都有想聚在一起的心,但家務纏身,你便是抽不出時間,圍繞著家,忙前忙後,總之,年還是這個年,變的只是一個心態和一副滄桑的臉龐。

  • 2 # A丹丹Ldd

    據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貼春聯(68.4%)和拜年(52.5%)是人們春節期間參與度最高的兩個傳統文化活動。62.1%的受訪者近些年對參加春節傳統文化活動更有興趣了,青年群體的興趣度(66.8%)明顯高於36週歲及以上的中老年群體(47.8%)。

    春節是華人的傳統節日,歷經漫長而複雜的時空演變,已沉澱在華人的血液之中。然而,伴隨著現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程序,華人過年的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年俗式微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情形下,很多人都紛紛發出“年味兒淡了”“越來越沒有年味”的感嘆。

    過年真的越來越沒有意思了嗎?年味兒到底是“變淡”了,還只是“變樣”了?新舊年俗交融的過程中,傳統年俗及與之相應的傳統文化難道真的會越來越弱,直至無處尋覓?

    在公眾的印象中,中老年人無疑比青年人懷舊。如果說說年味兒真的“變淡”了,自然應該在青年人身上體現得更明顯。因此,青年比中老年對春節傳統文化活動更感興趣的調查結果,極大地顛覆了人們的“常識”。

    在“網際網路+”時代,“搶紅包”之類的新年俗固然業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新潮流,但蘊含著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傳統年俗也同樣滋潤著神州大地,真正被淘汰的往往是那些烙有貧窮、飢餓的記憶,或者落後保守的習俗。

    這樣的“變遷”,不正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表現嗎?在新舊年俗的互動之中,年味兒並沒有變淡,而是返本開新,變得越來越豐富和文明瞭。這既有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有民眾對具有美好文化內涵的傳統年俗發自內心的真切回味懷念,還有春節“年俗”本身,因其承載豐富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有著極強的更新能力和頑強鮮活的生命力……

    民俗不僅傳承傳統文化,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紐帶,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生活方式,伴隨著時代發展、技術進步、觀念改變而不斷變化發展。作為民俗重頭戲的年俗,更不是靜止和一成不變的,它還對映著人們日常生活交往習慣的變遷。

    萬變不離其宗。新年俗跟傳統年俗並非是完全的取代與被取代的關係,“變”的是形式,“不變”的則是喜慶團圓的永恆內涵。懷念過去的年味是人之常情,當然不是錯,但無視甚至排斥否定年味的新變化,無疑有思想僵化守舊之嫌。身處轉型時期,我們更應當懷著多元包容的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沃到底歸化手續辦的咋樣了?真讓人著急!有沒有內部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