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庸俗的說,《Palo Santo》是一張Years & Years的轉型專輯,畢竟從音樂的配方和格局來講,這次的新專輯和《Communion》相比,的確已經有了太多的不同。

    要知道,雖然首張專輯裡有Olly Alexander美豔的歌聲,給人留下足夠多的印象,但整體上還是沒有突破Continental電子合成器二人轉組合的框架,音樂有區域性的精彩,但House律動的打底,加上覆古Synth音色的使用,都讓Years & Years很難在這個EDM已經進入Future的時代,真正脫穎而出。

    但這張《Palo Santo》則不同,以熱帶雨林那種神秘部落的節奏,作為律動的支點,首先在架構上,就有了一定的創新空間。而因為有這種全新的支點,也讓Years & Years的新專輯,自有一種比較獨特的Punchline,很別樣也很別緻。在這個基礎上再融入House、再融入R&B,就怎麼做都是對的。

    另一方面,對於大眾歌迷來講,這張專輯中的旋律,也寫得足夠討巧。當然也可以用另一種說法,就是非常流暢動聽和洗腦,完全可以祝你早日“中毒”。

    最重要的是,這張《Palo Santo》在音樂性開放的同時,它同時也是一張私語化的專輯。將宗教和神學,以懺悔、自省這樣的方式植入,不僅很符合西方藝術的傳統,也為整張專輯輸入了一種強烈的私人語境。大能價值觀正確,小也能與人共鳴,無論是音樂性還是個體性,這張專輯也因此都有了。

  • 2 # 李嫑嫑

    Years & Years的作品真是越來越深諳流行之道,他們最聰明的地方是緊握商業流行的解決方案不變,但在形式包裝上進行調味增色變形,所以你感覺《Palo Santo》裡的歌曲似乎都很“好聽”,而且它們的“好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膩味,其實這就是Olly等人在專輯製作時對單曲風格的區分過於“獨立”導致的。

    因為你仔細聽的話會發現,當一張專輯歌曲的旋律平均分只要達到80分,那麼你只需要把這些平均分差不多的旋律素材進行「風格化獨立」,讓它們各自為營,形成自己的音樂靈魂與自我意識,讓第一次聽到歌曲的歌迷和聽眾能留下“好聽”和“有特色”的印象,那麼這張專輯就成功了一大半。

    至於剩下的切分節奏律動變化以及人聲區段的設計,則屬於更加細節的部分,需要在編曲時進行充分地考慮,不論合成音色的巧妙運用還是House的元素襯底,一切只待耐心雕琢,質感加分也只是時間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脊髓灰質炎應該怎麼護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