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庸詩書
-
2 # 子衿書法
你說的確實是現實,但並不因為實用性的減弱有損書法在塑造個人修養,營造文化氛圍中的作用。
我們常常把讀書寫字連在一起,做為個人文化素養的修行方式。把字寫好,無關炫耀,只為記錄自己的心聲。讀書之餘,把自己的所想、所愛用筆墨形諸於紙。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說:君子只怕自己無能,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
端端正正的寫好字,這是我們學習做人的第一步。古人說:字不正,心先病。字為心畫。人的立身之本,靠的是禮義廉恥,忠孝節義,誠信守諾。這些東西的養成,在於從小的教化,認真做事的習慣,就從寫字這件小事開始。
我們學習書法的意義,不關藝術,也不關成為書法家。而是在學習書法中,學會對待人生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書法永遠都有其立足之地。
從歷史和文化維度而言,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及藝術。而從亊物本質概念上界定,它是漢字書寫的法度規則。我們俗稱的書法,從狹義上特指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規則,包括馭筆、點畫、結構和佈局等內容。
以上概念為基,我們可以大致定義書法的本質屬性:
①書法以漢字為基本表現元素。
②書法是漢字工具性與美觀性的內在統一。
由此,筆者有三點不成熟的看法,請前輩們和書友批評指證。
第一,書法的規則性,就是要求書法的繼承創造要以歷代名家之整合為依據,以大眾邏輯認同為審美尺度,不可憑空捏造肆意妄為。比如,有些醜書過度追求誇張寫意,更像是作畫,而非書寫。從實用性與觀賞性相統一的標準衡量,醜書己基本喪失了工具性,應該被歸為“平面漢字創意藝術”而驅出書法界。
第二,書法作為一門文化藝術,發展方向必須堅持服務大眾。凡說書法屬於小眾精英群體的,都缺乏歷史觀,是在胡扯八道。廣大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藝術珍品的淘漉者和鑑定者。蘭亭序之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不是因為是李世民喜歡,而是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承認它漂亮。奉勸一些朋友不要劍走偏鋒、誤入歧途,甚至自入深井、走火入魔,背離大眾藝術這個方向,即便可以標新立異逞一時之快,絕不會長久,最終必將遭到歷史的埋葬與淘汰。
第三,不能無原則無底限的貶抑館閣體,如此恰好為形形色色的醜書推瀾造勢。當然館閣體有弱點和侷限,畢竟講規則有法度,在書法實用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上,至少比醜書要強上一百倍。
(配圖系筆者硬筆書法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