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38029834531

    追思祖先的張若虛 pk 3P的蘇東坡

    有了祖先圖騰崇拜的加持,歷朝歷代寫月的詩自然多得數不過來,比如杜甫記寫與妻女遭受離亂的“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比如抒李白思鄉之情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連秦觀《鵲橋仙》中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中,與金風玉露、纖雲弄巧相伴的,也少不了一輪朗月的注視。然而這些場景中的月,不過是情中之景,心中之景,作為有情主體的一個襯托者、旁觀者。第一次真正把月亮作為一個客體、一個主角來表現、發問的詩人,非張若虛莫屬。那“江月何年初照人”不正與屈原“陰陽何化”“日月安屬”天文學式發問精神一脈相承。而“皎皎空中孤月輪”則是不得其答之後 ,轉向對月亮作為一個客體存在的白描。

    “可憐樓上月徘徊”則賦予了月亮一種人格。它日復一日照臨閨樓之上的梳妝檯,悲憫人間有情人卻長相離別。這種人性化的觀照還是調皮的,“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然而畢竟月光又是冰冷的,用“似霰的月照”“空裡的流霜”透露千轉百回的纏綿情思,會讓人頓生此身何身莊周夢蝶般的迷離與恍惚。

    於是,在時空的無力感面前,人成了無足輕重的塵埃,只能“願逐月華流照君”——此句包含“千里共嬋娟”的意思,卻比後者3p般的掌控感愈發小我(嬋娟也代指美女)。是啊,當”清輝灑落滿人間“,不僅是人,連善飛的大雁也飛不出你的邊界,善遊的魚龍也只能在你的光影裡掀起波紋。畫家/詩人不引典故,不砌詞藻,只在白描般的記敘中塑月、訴月、樹月,生成一種力求無我而情不知所起又無處不在的效果。

    然而僅此還不足以成其唐詩”頂峰中的頂峰“的地位,要達到這一境界,還得有另一種層次。在遠古,它叫卜祀。在中古,它叫通神。在近現代,它叫穿越。在我這兒,叫它新古典主義。意思都差不多,跨過時空障礙與神仙或祖先交流,獲得諭示和指導。按照霍金的觀點,這是科學盡頭的哲思,是哲學盡頭的神學。這是一片用常識邏輯無法解釋的神秘世界,《道德經》稱之為道。

    若從全詩的關鍵字上解讀它,看標題是一種直接的方法。”俗話說”大雅大俗“,極雅往往及俗。“春江花月夜”尤其如此,春,二大日也。大,在中原官話與父同義,所以春為炎黃二帝繁衍子孫後代也。江,水,工。水,北、玄也。工,鳥首。江,玄鳥,商族也。花,通尼,蛇口如匕,中原官話“口”(說話厲害)的意思;或人中之陛,含頭髮茂盛之義。月,漢族圖騰,月亮,冰蟾,繁衍瓜瓞也。夜,冠蓋之下,一人一鳳,其樂融融。整個標題可以連為,炎黃繁衍子孫,玄鳥孕育商族,商湯蛇口如匕,主月崇尚生育,冠蓋之下錦帳之中。是不是與甲骨卜辭很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症狀怎麼預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