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林拋磚

    這句話原句是這樣的: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陳亢(gāng),是孔子的弟子。伯魚,是孔子的兒子。陳亢問伯魚:“你是老師的親兒子,老師應該會教給你一些沒教給我們的東西吧?你聽到什麼我們沒聽過的?告訴我!”

    這就是很多人的心態,老覺得還有什麼絕招老師沒教。所以你看民間故事,要麼是說貓教老虎,留一手,爬樹的一招不教。要不就說師父通知其中一個弟子,半夜三點到他房間,把絕招傳給他一個人。殊不知,聖學無秘傳,無偏私,都是簡易明白,而且恨不得教給全世界每一個人。但是人們總是不重視這些“大道理”,老覺得老師還有絕招沒教給我。所以孔子也哀嘆:“人們都不從大門出來嗎?怎麼大路上沒人走呢?”

    伯魚被陳亢問住了:“這個,真沒有!”

    不過伯魚是個老實人,他仔細回憶:

    “我到底聽到什麼其他同學沒聽到的呢?平時上課都是大家在一起,就有兩次,父親單獨跟我說話。一次是他獨自站在庭院中,我從旁邊過——趨而過庭,趨,是小步快走,從尊長身前透過,要小步快走,以示尊重——父親就叫住我,問:‘學習《詩經》了嗎?’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學詩,就不會說話。’我就開始學《詩經》。”

    為什麼不學《詩經》,就不會說話呢?因為《詩經》陶冶人的性情,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敦厚、淳樸、溫柔,經常讀詩,則心氣和平,沒有粗鄙暴戾之氣。《詩經》包羅社會永珍,讀《詩經》,則事理通達,人情練達。《詩經》生動活潑,言簡意賅,讀《詩經》,必然長於言語。

    “還有一次,也是父親在院子裡叫住我,問:‘學禮了嗎?’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學禮,就不能自立於社會。’我就開始學禮。”

    如果你不學禮,就不知道禮儀規矩,就不會按那規矩去做,就體會不到那規矩背後的深意,你就不能立於規矩節繩之中,就做不到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陳亢聽了伯魚的話,非常欣喜,說:“嘿!問一個問題,學到了三樣!一是要學詩,二是要學禮,三是知道了君子不特殊對待自己的兒子!”

    這裡講的“君子遠其子”,古人講究比較多,一是有“遠子近孫”的說法,跟孫子很親熱,對兒子很嚴格。二是有“易子而教”的說法,認為教育必須嚴厲,而嚴厲又傷害父子感情,所以把孩子給別人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時,汽貿店與4S店的區別在哪裡?